1960年,苏联撕毁协议,撤回所有派往中国的科学家,临行前,一位苏联专家悄悄告诉

子民谈娱乐 2025-03-29 12:25:01

1960年,苏联撕毁协议,撤回所有派往中国的科学家,临行前,一位苏联专家悄悄告诉中国核武器研究所:“其实你们有王就够了,他是核武器研究的伟人,即使没有我们……” 1960年的时候,中苏之间的关系变差了,苏联突然不履行跟咱们签的协议了,还把派到咱们这儿的所有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都叫了回去。这事儿对中国刚开始搞的核武器研究打击可大了。不过,有个苏联专家在走的时候,偷偷地跟咱们核武器研究所的人说:“其实你们有王先生就足够了,他是核武器研究方面的厉害人物,就算没有我们……”大家都说,王淦昌是核武器研究方面特别厉害的大人物。他这辈子啊,一直都在付出,连得了三次能拿诺贝尔奖的机会都没去争,心里想的全是国家。 王淦昌1907年出生,小时候家里穷,爸妈也走得早。但他数学特别好,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还去德国留学,跟居里夫人学过呢。在学习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实验结果看法不一样,他错过了诺贝尔奖,但他一点都没泄气。后来回国,条件很差,他还是坚持做研究。他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微子的想法,最后被别人拿去拿了诺贝尔奖,这又是他一次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1959年的时候,王淦昌正在苏联研究一种叫做超子反粒子的东西。突然,他收到了钱三强的信,说苏联的专家全都走了,中国现在特别缺这方面的人才。王淦昌一听,想都没想,就扔下了在国外的那些光环和好待遇,改名叫“王京”,跑到大沙漠里,开始悄悄地研究核武器。 那时候,王淦昌都五十多岁了,每天就是吃馒头喝水,核辐射那么危险他也不怕,还带着团队做了上千次的核爆炸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1964年,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这可让咱们国家的安全有保障多了,也让全世界都对中国有了新的看法。王淦昌为了咱们国家能发展起来,默默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长达17年。他做的这些工作,给咱们国家的核事业打下了特别结实的基础。虽然他错过了两次拿诺贝尔奖的机会,后来还有一次主动让给了别人,但他这种一辈子都献给国家的精神,真的让人特别佩服。

0 阅读:0
子民谈娱乐

子民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