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坪(今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作为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科研历史,孕育了众多以“穆坪”命名的植物。这些植物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承载着地方生态文化的印记。以下是目前可考的以“穆坪”命名的植物及其详细信息: 一、穆坪紫堇(Corydalis flexuosa Franch.) - 分类:罂粟科,紫堇属。 - 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叶羽状分裂,花蓝色至紫色,花期4-6月。 - 分布:四川西部(宝兴、天全、泸定),生于海拔1300-3800米的林下或溪边。 - 命名背景:模式标本于1886年由法国植物学家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在宝兴采集,是宝兴植物区系的标志性物种。其变种尖突穆坪紫堇(var. mucronipetala)因花瓣先端具尖头而得名,分布于宝兴高海拔地区。 二、穆坪马先蒿(Pedicularis moupinensis Franch.) - 分类:玄参科,马先蒿属。 - 特征:多年生草本,叶羽状深裂,花冠紫红色,花期6-8月。 - 分布:四川西部、甘肃东部,生于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草甸。 - 命名背景:模式标本采自宝兴,是研究横断山区植物适应高山环境的重要物种。其根状茎含马先蒿苷,具有药用潜力。 三、穆坪金粉蕨(Onychium moupinense Ching) - 分类:凤尾蕨科,金粉蕨属。 - 特征:植株高15-30厘米,叶纸质,羽片披针形,孢子囊群沿叶缘分布。 - 分布:四川、陕西、湖北,生于海拔500-1900米的林下或岩石缝。 - 命名背景:1934年由中国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命名,模式标本采自宝兴。其变种湖北金粉蕨(var. ipii)分布于湖北西部。 四、穆坪杜鹃(Rhododendron moupinense Franch.) - 分类:杜鹃花科,杜鹃属。 - 特征:常绿灌木,叶革质,披针形,花白色至粉红色,花期2-3月。 - 分布:四川西部(宝兴、康定),生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灌丛。 - 命名背景:1869年由阿尔芒·戴维发现,是最早引入欧洲的中国杜鹃之一。其花朵芳香,耐寒性强,被广泛用于园艺杂交。 五、穆坪越橘(Vaccinium moupinense) - 分类:杜鹃花科,越橘属。 - 特征:常绿灌木,叶椭圆形,革质,果实黑色,可食用。 - 分布:四川西部(宝兴、天全),生于海拔1600-2200米的林下。 - 命名背景:模式标本采自宝兴,其果实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价值。该物种与喜马拉雅越橘(V. himalaicum)形态相似,但叶片更小。 六、宝兴茶藨子(Ribes moupinense Franch.) - 分类:虎耳草科,茶藨子属。 - 特征:落叶灌木,叶掌状3-5裂,花绿色至红色,果实黑色。 - 分布:四川、甘肃、云南,生于海拔1400-4700米的山地林缘。 - 命名背景:模式标本采自宝兴,其变种多裂宝兴茶藨子(var. tripartitum)叶裂更深,分布于四川小金县。 七、穆坪耳蕨(Polystichum moupinense (Franch.) Bedd.) - 分类:鳞毛蕨科,耳蕨属。 - 特征:植株高12-20厘米,叶线状披针形,二回羽状分裂,孢子囊群圆形。 - 分布:四川西部、陕西、甘肃,生于海拔2000-3000米的林下。 - 命名背景:模式标本采自宝兴,其叶片背面密被淡棕色鳞片,是研究蕨类植物耐寒机制的模式物种。 八、宝兴冠唇花(Microtoena moupinensis (Franch.) Prain) - 分类:唇形科,冠唇花属。 - 特征:多年生草本,叶心形,花冠紫红色,花期7-9月。 - 分布:四川西部(宝兴、天全),生于海拔1570-2200米的草地或林缘。 - 命名背景:模式标本采自宝兴,其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活性,是传统藏药的重要原料。 九、穆坪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 - 分类:马兜铃科,马兜铃属。 - 特征:藤本植物,叶心形,花暗紫色,果圆柱形。 - 分布:四川西部(宝兴、汶川),生于海拔1500-3000米的林下。 - 命名背景:模式标本采自宝兴,其根可入药,但因含马兜铃酸需谨慎使用。 命名特点与科研价值 1. 命名来源: - 模式标本产地:如穆坪紫堇、穆坪马先蒿等,因首次在宝兴(穆坪)发现并采集模式标本而得名。 - 地方文
穆坪(今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作为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3-29 15:09: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