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东北有一土匪刑满出狱,他回家之后在家乡领导的帮助下找了份赶车的工作,结果有一天他在拉客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面孔,毫不犹豫地就跑去跟公安举报。
1968年的一天,东北某地一座监狱的大门缓缓打开,一个瘦小的身影徐徐走出。齐达榜出狱了,结束了他长达18年的牢狱生涯。 狱警叮嘱他要好好做人,齐达榜连连点头表示一定洗心革面。 齐达榜抬头仰望久违的蓝天,明媚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十八年,漫长的十八年,他终于重获自由!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他曾误入歧途,跟随土匪头目任芳伍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勾当。 抗战期间,任芳伍投靠国民党,带领手下劫杀我军重要将领,齐达榜也参与其中。如今回想起来,他羞愧难当,恨不得给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 踏上归途,齐达榜内心充满忐忑。他离家那么多年,不知家人是否平安,乡亲们是否还能接纳他这个"过去的人"。当他走进村子,熟悉的景物唤起了儿时的记忆。村民们见他回来,纷纷上前打招呼,齐达榜激动地几乎落泪。 然而,幸运的是,在家乡干部的帮助下,齐达榜很快找到了一份赶车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他都兢兢业业地干活,用实际行动来赎罪,重新融入社会。 渐渐地,齐达榜在乡亲们心目中有了崭新的形象。他是一个勤劳善良、洗心革面的好公民。望着村民们友善的目光,齐达榜心中的愧疚减轻了不少。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余生来弥补过去的过错,哪怕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 就这样,齐达榜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春。尽管过去的阴影仍会时不时萦绕心头,但他坚信,只要老老实实做人,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定能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他深知,能有现在的平静生活,离不开家乡父老乡亲的宽容和接纳,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再辜负大家的期望。 刑满释放后,齐达榜全身心地投入到赶车的工作中。他勤恳踏实,细心服务每一位乘客,渐渐在当地赢得了不错的口碑。然而,一次偶然的邂逅,却让他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涟漪。 那天,齐达榜像往常一样拉客。忽然,他在人群中瞥见一张熟悉的面孔。定睛一看,竟是昔日土匪头目任芳伍! 当年,齐达榜追随任芳伍,一同干下不少恶行。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柴胡栏子村的一次行动。 记得那次,任芳伍带着手下在村中歇脚,无意间听说几位重要的中共干部要来此地。任芳伍心生歹念,决定率众伏击,以此邀功请赏。 于是,他召集了所有弟兄,包括齐达榜在内,准备在夜色的掩护下痛下毒手。 入夜后,任芳伍一伙人潜入村中。哨兵发现了他们,还未及示警便被任芳伍一枪毙命。屋内的人听见动静,立即展开撤离。双方在村中展开激战,因寡不敌众,我军伤亡惨重。虽然后来增援部队及时赶到,但五位重要将领还是不幸牺牲。 昔日的一幕幕在齐达榜脑中闪现,他感到一阵反胃。自己居然曾参与如此令人发指的暴行,真是愧对党和人民。而如今,当年杀人如麻的匪首,竟然改头换面,混迹在老百姓中间。看着眼前自在生活的任芳伍,齐达榜内心十分矛盾。 齐达榜犹豫再三,终究还是没有当场揭穿任芳伍。但这偶遇如芒刺在背,让他寝食难安。他深知,自己虽然改过自新,但曾经犯下的罪行仍需偿还。任芳伍更是恶贯满盈,绝不能就这样逍遥法外。可是,一旦举报,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新生活,恐怕又要面临崩塌。 纠结了几天后,齐达榜下定决心,他不能再让这个恶棍祸害人间。于是,他找了个借口,悄悄离开村子,一路跌跌撞撞地来到警局。尽管这意味着他要彻底和过去告别,甚至可能再次失去自由,但为了伸张正义,他义无反顾。 齐达榜来到警局后,向值班民警报案,称发现了潜逃多年的土匪头目任芳伍。起初,民警有些将信将疑,但见齐达榜言辞恳切,神情也十分严肃,便决定跟他去核实情况。 警方连夜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齐达榜所说的地点,另一路则调取案卷资料,仔细比对齐达榜提供的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警方很快在一处村落中发现了任芳伍的踪迹。经过缜密部署,民警在天亮前将正在熟睡的任芳伍团团围住。 任芳伍疲惫地睁开双眼,只见房间内外都是荷枪实弹的警察,这一幕宛如昨日重现。原来,当年一次剿匪行动中,他侥幸从枪林弹雨中逃生。为了避免被再次抓获,任芳伍隐姓埋名,辗转来到这个小村庄,成为了一名普通农民。 任芳伍本以为可以就此掩盖过去,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多年后,他终究还是难逃法网。看着面前熟悉的手铐,任芳伍露出一丝苦笑,那是恶事做尽后的自我解嘲。他坦然接受了逮捕,并交代了大量犯罪事实。 齐达榜得知任芳伍落网的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他虽是举报者,却并未因此感到骄傲或自豪。相反,看到曾经的匪首被押解归案,他的内心更多的是悲凉。 经过漫长的审理,任芳伍最终被判处死刑。行刑那天,齐达榜远远地站在人群中,静静地望着法场上的一切。 随着一声枪响,恶贯满盈的土匪头目倒下了,一段腥风血雨的往事也随之落幕。齐达榜默默地在心中念了句"一切都结束了",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