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过程中,常常会被人问到“你执业几年了”之类的问题,如果你的执业年限没有他高,对方动露鄙夷之色。而且不少自誉的“老律师”对年轻律师的谆谆教导是“一个成熟的好律师是众多案件喂出来的”,这种说法有其科学道理也有客观性,但在黑科技层出不穷的当下,是否还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唯一真理性?我觉得值得商榷。 这个想法是我周日例会在所里讲课时,曾经提到的,我的题目是《AI 赋能法律实践》。根据自己的几年实践,我当时提出了法律服务必须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如果用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举例,老中医靠传统的五种方式探究病情,而年轻的西医依靠一系列的先进检测仪器快速确认病情。为了避免杠精显摆自己的智商,特别的疑难杂症不在此列。换言之,如果律师掌握了 AI 的使用技巧,就可以站在众多“巨人”的肩膀上,对案件的策略,预判,法律依据,证据链闭合等做出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判断? 由于我年龄大了,必须借助于工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学习新技术方面就比年轻人更迫切。通过实操我发现,无论 Ai 有多强的先进性,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操作它的人。鬼吹有手有脚就会用 Ai、AI 可以替代所有职业了, 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半瓶水人云亦云。可能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在说啥。
执业过程中,常常会被人问到“你执业几年了”之类的问题,如果你的执业年限没有他高,
鸿儒随笔社会
2025-03-30 09:05: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