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小学副校长安排残疾的儿子,做学校文印室工作,他家居家办公,一工作就工作了16年,副校长退休之后,他儿子竟然也被辞退了,他儿子不服,起诉学校要求赔偿6万元。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3月28日报道 江苏淮安某小学的副校长老陈,退休后不久,儿子小陈就被学校辞退了。 这个坐着轮椅在文印室干了16年的小伙子,突然被告知“明天不用来了”。 学校的理由很直接:“你是靠你爸的关系进来的,现在你爸退休了,这份工作也该到头了。” 时间倒回2006年,乡镇小学文印室正缺人手。 副校长老陈的儿子小陈虽然身体残疾,但高中毕业会操作电脑。 经县残联协调,学校领导班子全体同意后,小陈成了文印室工作人员。 没有签劳动合同,工资按当地最低标准发放,但他可以居家办公。 小陈每天认真处理教务文件和教辅资料,寒暑假也不休息。 学校不仅给他发工资,逢年过节还送节礼,2019年起开始给他缴社保。 十六年间,他打印的文件堆满档案室,从没出过差错。 转折发生在2022年老陈退休后。 学校突然通知小陈终止工作关系,停缴社保时还说:“这些年本来就是照顾性质。” 小陈想不通:“十六年的工资条都盖着学校公章,这不算劳动关系?” 官司打到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 小陈不服上诉,二审法官翻看工资记录和社保缴费单后改判:“发工资、缴社保、安排具体工作,这就是事实劳动关系。” 最终判决学校支付6万元赔偿,正好是16个月的最低工资总和。 这事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人觉得学校太无情:“老陈真要搞特权,早给儿子安排清闲岗位了。” 也有人认为学校有苦衷:“当初就是帮忙性质,现在工作电子化了。” 更多网友指出关键问题:“要是当初签了正式合同,哪来这些纠纷?” 法院判决书写道:“劳动关系不能建立在人情上,而应扎根于法律。” 如今小陈的故事给所有人提了醒:对残疾人的照顾不该是“施舍”,而是该签合同就签合同,该发工资就发工资。 毕竟谁也不知道,十六年后会发生什么。 对此,大家怎么看?
江苏淮安,小学副校长安排残疾的儿子,做学校文印室工作,他家居家办公,一工作就工作
奇谈社会
2025-03-30 12:26: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