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句话,美国国防大学一个教授说:“全世界几千年来,称得上战略家的没几个,但中国有一个,他就是毛泽东。” 可以让一个外国教授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毛主席在全球的地位。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军事家和战略家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军事家,其实全世界可以称得上军事家的不少,但战略家就不一样了,不单单要会打仗,还要懂如何运筹帷幄。 笔者认为,毛主席可以称得上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战略家,主要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第一,通晓历史的眼光 毛主席对中国革命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引领,是从国际形势、时代特征的宏观视角出发的。并且,毛主席透彻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将战略预见建立在历史规律的坚实基础之上,故而他所作出的战略预判与决策,始终与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相契合。 毛主席早年接触过孔夫子的儒家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以及进化论学说,然而,当他研读了《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等著作后,犹如醍醐灌顶,找到了剖析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阶级斗争理论。他指出,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本质上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他认为,在阶级斗争中,反动阶级一贯遵循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走向灭亡的轨迹;而革命人民则始终沿着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最终胜利的道路前行。正因为毛主席深刻领悟敌我斗争的发展规律,所以无论斗争环境多么艰难困苦,斗争形势多么险峻复杂,力量对比多么悬殊,他始终胸有成竹,无畏一切艰难险阻,满怀乐观主义精神与必胜信念。毛主席曾指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既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 基于此,我们“一方面要藐视它,因为它看似强大实则脆弱,我们有信心战胜它;另一方面要重视它,不可掉以轻心,不经艰苦奋战就无法取得胜利”。他还强调,“阶级斗争以及与自然界的斗争,所遭遇的困难数不胜数”,但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始终将藐视困难、保持乐观主义置于首位”。拥有这般坚定的信心与审慎的态度,方能作出精准的战略预见。 例如,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大军疯狂进犯延安,延安的群众和战士们都恳请毛主席留下,毛主席稍加思索后回应道,我们日后必定会回来。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毛主席便率部打了回来。他还预言两年后将取得胜利,事实也的确如此,仅仅过了两年半,中华人民共和国便宣告成立。 第二,博古通今的知识 毛主席是个文学大家,他读的书非常非常多,在五卷《毛主席选集》的130多万字内容里,他广泛引用了大量历史典籍,像《左传》《吕氏春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礼记》《易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孙子》《列子》《山海经》等等;提及了众多历史人物,诸如曹操、孙武、司马迁、韩愈、朱熹、孔子、陈胜、吴广、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以及魏忠贤等。他不仅读书涉猎广泛,更善于将所学灵活运用。 1938年5月,毛主席把两千多年前孙膑的“围魏救赵”战术巧妙运用到人民战争之中,指示抗日军民采用此战术声东击西,以打破敌人的围攻。他指出:“在反围攻的作战计划里,我方主力通常位于内线。但在兵力充裕的条件下,派遣次要力量(比如县和区的游击队,甚至从主力部队中分出一部分)到外线,在那里破坏敌人的交通,牵制敌人的增援部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超乎常人的胆略 恩格斯曾言,技术革命浪潮汹涌之时,让保守偏见在军队里占据主导地位毫无裨益,我们需要更为创新、果敢的思维。毛主席在军事及各个领域都有着诸多独具一格的战略创见,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思想解放,勇于创新,从不迷信既定框架和教条,拥有比常人更为新颖、果敢的头脑。比如在红军时期,攻打赣州时红军陷入困境,周恩来向毛主席寻求计策。 毛主席抽着烟提出建议,希望立刻让董振堂和赵傅生的部队顶上去。众人听闻后都十分惊愕,因为董、赵二人的部队是从国民党方面起义过来的,大家担心是否能够信任并任用他们。但周恩来当机立断,听从了毛主席的建议,红军最终成功转危为安。 第四,百折不挠的意志力 毛主席一生很少生病,即便是生病,毛主席也很少吃药,更别说做手术了,他一生身体很好,坚持体育锻炼,坚持洗冷水澡, 有一次,毛主席在行军途中遇到一条难以跨越的深沟,警卫员提议回去或者绕路,毛主席却坚定地表示,自己从不走回头路!“从不走回头路”正是毛主席百折不挠、坚持不懈顽强意志的真实写照。毛主席一旦确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目标与决策,无论前进道路上存在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坚守既定方向,秉持坚定信念与决心,绝不放弃对目标的执着追求,绝不半途而废,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正如他所说:“我们的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能够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为敌人所屈服。”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在逝世前一天,他身上插满各种仪器管子,承受着巨大痛苦,却依旧坚持读书。他的这种意志力,无人能及。
[今日聚焦:为什么美国怕毛主席?】在美国社会,特别是军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