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去世。当华国锋赶到中南海时,毛主席已经没有了呼吸。在危急时刻,华国锋立即作出了一个关键决定,这个决定后来被许多人感激不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北京的秋意还未完全显露,中南海怀仁堂内却已暗流涌动,华国锋正在为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举办答谢宴会,觥筹交错间,一通电话打破了表面的平静,电话那端传来的消息,让在场所有人的表情瞬间凝固。 毛泽东病危的消息来得突然,却又在意料之中,这位伟大领袖的健康状况,早已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华国锋匆忙告别宾客,快步走向中南海,然而,历史的指针总是无情,当他赶到时,已经错过了最后一面。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毛泽东始终保持着对国事的关注,即便说话困难,他仍通过在纸上划线或敲击木板来表达想法,特别关注着日本政治局势的发展,临终前的最后时刻,他像普通人一样,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我很难受,叫医生来”,这份真实的记录,打破了后来广为流传的“按既定方针办”的说法。 事实上,“照过去方针办”是毛泽东在1976年4月30日接见外宾后,通过纸条向华国锋作出的工作指示,并非临终遗言,这个细节的澄清,对于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当务之急是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政治局紧急会议确定了三项重要任务:安排治丧事宜、处理遗体保护、协调国际吊唁,其中,遗体保护是最为紧迫的技术难题,医学专家徐静带领的团队临危受命,肩负起这项重任,她曾在苏联留学期间见过列宁遗体,这段经历为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专家团队在短短十五天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他们放弃休息,日夜守护,密切关注每一个微小的变化,从工作环境的消毒到防腐药剂的注射,每一个步骤都力求完美,这段时间里,三十多万群众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前排起长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 为了让更多人民群众能够瞻仰伟人遗容,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纪念堂,选址天安门广场,是因为这里承载着太多历史的见证,建筑设计既要庄重肃穆,又要充分展现伟人的精神风貌,这座建筑不仅是一个纪念场所,更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1977年8月,当毛主席遗体被安放进纪念堂的那一刻,标志着这项艰巨任务的圆满完成,参加中共十一大的代表们成为首批瞻仰者,随后纪念堂向公众开放,成为人民寄托哀思的永久场所。 信息来源:文汇网2020.6.9主席逝世后,我接过华国锋的手令去执行一项特别任务……
1976年,毛主席去世。当华国锋赶到中南海时,毛主席已经没有了呼吸。在危急时刻,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3-31 23:32:54
0
阅读:1155
用户10xxx02
无比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