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当「感同身受」成为奢侈品,不如一起摆烂式共情
热搜看到说没人能真正感同身受,当代年轻人早就在「虚假共情」的道路上躺平了好吗?
你阑尾炎住院哭成悲伤蛙,闺蜜拎着奶茶闪现:"虽然我阑尾还在,但我的钱包刚挨了手术刀!"这种跨服聊天式安慰,比AI客服的"我理解您的心情"真诚一百倍。毕竟人类最擅长的共情,是给朋友圈的自拍点赞时顺手敲下"抱抱",转身就切换APP看沙雕视频笑出鹅叫。
我们早把「共情」玩成了电子功德:地铁上看到打工人补觉,默默调低短视频音量;朋友吐槽老板时疯狂点头,实则脑内自动播放《大悲咒》。这种薛定谔的共情,像极了方便面包装上的"图片仅供参考"——虽然货不对板,但热汤总归能暖胃。
别逼自己当人形情绪扫描仪,毕竟人类的悲欢虽不相通,但WIFI信号总是要共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