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梁祠•天界、仙界和人间——汉代的宇宙观
坚持走路
2025-03-30 15:05:13
【武梁祠(复制品)】
武氏祠是中国最著名的汉代家族祠堂,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南武宅山。武梁祠是其中之一,为历代学者著录、研究的历史长达千年,最具盛名。
武梁祠为单间,屋顶呈山形,面积不足4平方来,除一面墙开门外,其它三面墙均刻有画像。
武梁祠画像内容林林总总,有学者形容其为一部图绘的“史记”,既有圣人皇帝、忠臣孝子等历史人物,又有车马出行、歌舞升平的现实生活场景,还有对死后升仙的幻想景象。
这些画像内容表现了汉代人心中宇宙的三个组成部分——天界、仙界和人间。
[一R] 天界一般配置在祠堂的屋顶,由天象、祥瑞和天帝诸神等图像来表现。
[二R] 仙界一般位于祠堂左右山墙的顶部,是由东王公、西王母等组成的仙境。
[三R] 祠堂中最大的空间和最主要的位置留给了人间世界,刻画在祠堂的后壁并延伸到两侧墙壁上。受人祭拜的祠主画像一般位于祠堂后壁,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
祠堂最下部常见有贯穿于三壁的车马出行图。
武梁祠图像与祠堂空间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体系,屋顶的祥瑞征兆、山墙的西王母东王公,以及墙壁的历代人物成为天地世间的缩影(P3)。
其中,墙壁图像分为西壁、后、东壁三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墙面装饰体系(P3)。
在有限的墙面空间描绘的历代人物故事图像,其题材选取与位置布置不同于汉代往常墓葬图像,具有其特殊的思想意图。
在武梁所处的东汉时期,“孝”是普遍认同的基本道德观念,这在祠堂中也有所体现。
“孝”主题的故事在人物图像中占比稍多。墙面上层装饰区域第二层装饰带中十七幅故事图像,有十三幅描述以“孝”为主题的人物故事。
尽管以孝主题最多,但实际上“忠”才是人物故事图像整体布置的核心主题。
在汉代人的观念中,“孝”与“忠”紧密相关。“孝”是“忠”的外衣,“忠”是“孝”的内核。“孝”从以父为中心的家庭亲情关系转变为以君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忠”,由此“孝”成为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
可见,强调君臣关系的“忠”才是汉代忠孝观念的真正内涵。
在祠堂壁面的三十三组列女、孝子、义士、忠臣、刺客等历史人物故事图像便是以“君权”为主要核心,按照贞节、孝悌、忠义等儒家纲常观念有序展开。
除历代道德人物故事外,西壁第一层第一组图像(P8)中用十一位古代帝王勾勒出历史的演变历程,这是东汉仅有的一幅完整古代帝王序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