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副校长“安排”残疾儿子进校文印室工作,结果副校长一退休,工作16年的儿

小娅说知识 2025-03-30 15:07:48

江苏淮安,副校长“安排”残疾儿子进校文印室工作,结果副校长一退休,工作16年的儿子就遭辞退!学校:其父是副校长,属于照顾性质,没签合同!而法院的两次判决截然不同,引发热议! 在江苏淮安的教育圈,一桩围绕残疾青年就业与学校管理的事儿,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老陈曾是淮安某乡镇小学副校长,他的儿子小陈身有残疾,出行全靠轮椅。可小陈不甘向命运低头,一心想通过工作证明自己。   2006年,淮安某乡镇小学文印室因电脑普及,急需熟练操作电脑的人员。   小陈虽然行动受限,可凭借高中学历和自学的电脑技能,就像一颗耀眼的金子,吸引了众人目光,成为这一岗位的理想人选。   老陈看着儿子渴望工作的眼神,既心疼又欣慰,为了帮儿子打开新生活大门,同时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开启了一场艰难的“闯关之旅”。   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县残联,详细说明儿子的情况,凭借真诚获得了残联的大力支持。紧接着,又向上级教育部门反复汇报,最终得到许可。   经过学校班子成员的集体讨论,一致同意小陈入职。就这样,在2006年9月,小陈正式踏入学校文印室,开启了他的工作生涯。   当时,双方达成口头约定,按当地每月62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报酬。   在后续的日子里,学校每年不定时给小陈打款,逢年过节,小陈也和其他教职工一样,能拿到年关福利,还能享受困难职工补助。   到2019年,学校开始为小陈缴纳社保。工作期间,考虑到小陈的身体状况,学校允许他居家办公。   小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打印、编排文件,浏览下载上级文件,各项工作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每次完成工作,老陈就充当“快递员”,将资料送到学校。   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着,小陈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坚守了16年。可2022年,随着老陈和妻子相继退休,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老陈退休后,一家人搬离了学校分配的住房,回到淮安市区。   新领导上任不久,就以小陈身有残疾、工作属照顾性质,且父母已不在学校工作为由,单方面将小陈辞退。学校还坚称给小陈发放的是劳务费,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   小陈怎么也想不通,自己16年来工作兢兢业业,从未出过差错,怎么能说被辞退就被辞退?   心中的怒火驱使他将学校告上法庭。一审时,小陈败诉了,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再次爆发,毅然选择上诉。   二审法院展开了细致的调查,对考勤记录、工资流水等关键证据抽丝剥茧般分析后,认定小陈自2006年9月至2022年2月与学校存在劳动关系。   法院指出,小陈长期为学校工作,工作内容是学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居家办公,也应视作学校工作场所的合理延伸。   再加上学校支付报酬、缴纳社保,小陈没有其他工作和收入来源,双方已然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最终,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学校需支付小陈6万元损失。   这一消息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炸开了锅。   有人对老陈竖起大拇指,认为他身为副校长,16年都没给儿子谋取转正机会,不利用职权为家人谋福利,简直是廉洁的标杆,反观新领导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也有人觉得,虽说这种照顾就业的形式可能不太符合规定,但老陈也是为了给残疾儿子一条出路,小陈靠自己努力工作,并没有吃空饷,值得大家理解。   还有人直言,小陈工作踏实靠谱,理应得到补偿,比那些在工作岗位上混日子、吃空饷的人强太多。   这件事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特殊劳动者在就业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陈工作16年,居然都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工资发放随意,身份界定模糊,这些都凸显出特殊劳动者在就业市场的弱势地位。   而这次法院的判决,无疑给特殊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保障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时刻提醒着社会各界,必须重视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完善相关保障制度,让每一个努力付出的人,都能收获应有的尊重与回报 。

0 阅读:46
小娅说知识

小娅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