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都无法坚持,甚至包括自己喜欢的事情,那种热情很快就衰减,以至于...

花红情感 2025-03-30 16:03:29
做什么事都无法坚持,甚至包括自己喜欢的事情,那种热情很快就衰减,以至于让一个人无法执行真正的长期任务。我在很多人身上都观察过这一点,ta 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说希望所做事情的反馈机制是即时而强烈的,不要有太长的反馈周期,不要有过久的平台期,最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检验到成果。 这突然让我想到了孩童用一个下午摆弄好乐高和 ta 要用几个月时间做一个仿真模型的区别。没有哪个孩童能忍受这么长的反馈周期,这是作为player的我们维持快乐阈限的水平和作为游戏的奖励机制的匹配不同步的问题,这就像马里奥大叔要在海拉鲁大陆绕行一圈才能吃到第一个蘑菇一样。当我们带着孩童的心智进入成人的领域,就会把一切都体验为枯燥的,因为奖励的达成条件太复杂,周期太久,我们很容易在品尝到结果前就放弃。 存在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我们当下生活中的自体客体体验的不足,我们需要从短时反馈中获取能量,维持基本的自体感。因此我们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做这些慢反馈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的爽点来回应那种匮乏,一旦拉长这些爽点的分布区间,我们就会在抵达下一个节点之前就放弃,而那些真正有价值且能提升能力的事情都来自于这种跨越度的反馈。 从深度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它有可能反映着我们正处在一个长期的退行阶段,也就是我们在以孩童的心智感受着当下的生活,我们更希望像个孩子那样不用付出很多,却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退行或许也反映着一个人始终保护着 ta 最在意的需求,ta 不愿意离开这个位置。就像心理学所说的固着(fixation),有个重要且未被真正实现的需求卡在了那里,这是由未能克服的情感挫折所导致。 就像如果不曾得到一颗无条件的糖果(无条件的爱),那我们就会用各种方式去模拟那种无条件或弱条件,我们并不是想不劳而获,只是因为条件会摧毁我们得到它的感觉,因此我们永远也不想去自己创造一颗糖果——因为那是有条件的。 在这里,除非我们吃到了第一个糖果,或者接受了这里不可能得到那样一个糖果,我们才能离开这里走向更远处寻找第二个糖果,我们需要用可接受的失落替代一种补偿性的幻想,需要在心理上接受原初愿望不能实现的挫折——不再以固着的形态维持。

0 阅读:0
花红情感

花红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