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陈若琳,3岁时被父母抛弃,舅舅将她抚养长大。在她拿下22个世界冠军,5个

霞光破雾法无边 2025-03-31 01:17:01

奥运冠军陈若琳,3岁时被父母抛弃,舅舅将她抚养长大。在她拿下22个世界冠军,5个奥运金牌后,父母突然跑来认亲,哭着求她原谅。 2016年里约奥运会,当24岁的陈若琳站在10米跳台上,鲜少有观众知道这位身姿挺拔的中国跳水皇后正忍受着剧烈的疼痛。长期高强度训练让她的脊椎已经变形,医生曾明确警告她:继续比赛可能导致瘫痪。 但这一刻,她的眼神里只有决绝和坚定。 随着一声哨响,陈若琳腾空而起,在空中完成了一套近乎完美的动作,水花很小,裁判给出了高分。这一跳,为她赢得了第5枚奥运金牌,也让她以22个世界冠军的成就成为当之无愧的"跳水皇后"。 而这一刻的辉煌,与她3岁时的悲惨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 1992年出生在江苏南通的陈若琳,本该拥有一个温馨的童年。然而命运却给了她残酷的安排——在她才3岁的时候,父母感情破裂走向婚姻尽头。更让人心痛的是,离婚后她的父亲选择了追求所谓的"自由",带着部分家产扬长而去;而母亲则抱着重男轻女的偏见,带着儿子前往澳大利亚生活,竟将年幼体弱多病的女儿无情抛下。 "我怎么生出这样一个女儿,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得知此事的外婆陈桂英悲愤交加,当即决定将小若琳接到自己家中照顾。但老人也知道,以自己的年龄,无法长期抚养外孙女。于是她想到了将孩子过继给自己的儿子和儿媳。 幸运的是,陈若琳的舅舅舅妈都是善良的人,他们很快答应了下来,从此陈若琳有了新的身份——外公外婆变成了爷爷奶奶,舅舅舅妈变成了爸爸妈妈。在这个新家庭里,她受到了如亲生女儿般的呵护。 小若琳的身体一直很虚弱,养父母没少操心,常带她四处看医生、购买营养品,可效果都不明显。一次偶然的机会,热爱体育的养父带她去观看各类运动会,希望找到适合她的锻炼方式。 1997年,当他们去上海看运动会时,游泳比赛激起了小若琳的兴趣,她兴奋地告诉养父想学游泳。回家后,养父立即为她报名了一所儿童体校的游泳班。 命运就在此时转了个弯。报到第一天,跳水教练高峰一眼相中了这个四肢修长、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他让陈若琳尝试了几个简单动作,惊讶地发现她的动作完成度极高,是个难得的跳水好苗子。经过征得养父同意后,陈若琳的体育道路从游泳转向了跳水,并由此开启了一段传奇之旅。 七岁那年,陈若琳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挑战。在距离江苏省少儿跳水比赛只有一个月时间时,她不慎和队友发生肢体碰撞,右手关节脱臼。医生建议她放弃比赛,但小若琳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种极为痛苦的正骨治疗法,强忍疼痛参加比赛,最终获得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 这份坚韧与毅力贯穿了她的整个跳水生涯。2003年,11岁的陈若琳参加全国少儿跳水比赛,一举斩获三枚金牌。一年后,她在全国跳水锦标赛中获得第五名,成功入选国家队。真正的国际舞台之旅从2006年开始,14岁的陈若琳在澳大利亚国际大赛中,面对曾获世界冠军的澳大利亚选手尚特勒·纽波里,丝毫不畏惧,发挥出极限潜力,成功击败对手,成为新的世界冠军。 从此,她一路披荆斩棘,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1年上海世界跳水锦标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金牌接踵而至。她的领队周继红曾评价她是跳水队的"三最运动员":训练用时最长、用功最苦、训练量最大。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保持理想的体重,陈若琳不仅戒掉了零食,甚至连晚饭都不吃。在一次奥运会后的采访中,当记者问她有什么心愿时,她毫不犹豫地说:"第一,我想吃东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第二,我想把金牌分成三份,分别给予我的爸爸、妈妈和奶奶。" 这看似简单的愿望,却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2016年里约奥运会,注定是陈若琳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当她站上跳台时,无人知晓她脊椎已经因长期高强度训练而变形,医生曾明确警告她继续比赛可能导致瘫痪风险。但她依然坚持参赛,并再次夺冠。此时24岁的陈若琳已经拥有5枚奥运金牌和22个世界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跳水皇后。但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之后她因伤退役,转型成为国家队教练。 就在这次里约奥运会上,观众席中坐着一位特殊的观众——陈若琳的亲生母亲。21年的分离后,看到女儿再次夺冠,这位母亲激动万分,决心认回女儿,恢复母女关系。 面对突然出现的生母,陈若琳的反应令许多人意外。当两人相见时,没有怨恨的质问,只有紧紧的拥抱和泪水。这份宽容与大度,源于养父母对她的良好教育,从未在她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

0 阅读:2
霞光破雾法无边

霞光破雾法无边

霞光破雾法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