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亲人去世不来梦里或者很少来梦里,因为其界有规定,不可以没有缘由的靠近在世的亲人。人鬼殊途,他的靠近也会让在世的亲人生病,磁场受干扰。所以不来梦里是他过得很好,不想让活着的亲人受羁绊。" 生死如昼夜交替,当晨露沾湿青石板时,我们总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听见生命的叹息。清明节前夕,我站在父母的墓碑前,看着新培的黄土上钻出几簇嫩绿的草芽,忽然想起弘一法师的这段话。 生死之间的界限,原是这般如雾如纱,既清晰可触又难以捉摸。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古人早已参透这天地玄机。弘一法师的智慧,在于将这份豁达化作慈悲的灯盏。他说人鬼殊途的距离,恰似春江水暖时鸭子与冰层的默契——不必破冰相见,只消水面倒影,便知彼此安好。 去年清明为父母扫墓时,我在碑前久坐,忽见蝴蝶翩跹而来,绕碑三匝后飞向天际。那一刻突然懂得,亲人的思念本就该像蒲公英的种子,借着春风飘散,却在天涯海角开出新的花。 "落叶归根"的执念,在法师眼中不过是镜花水月。他的人生上半场如夏花绚烂,从津门公子到艺术先驱,将人间繁华尝遍。可当命运的秋风掠过枝头,他却像一片从容飘落的梧桐叶,轻轻归入佛门的净土。 正如他所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让我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我的手说的话:"人生就像茶,要泡过才知道甘苦。"如今想来,这茶里既有春茶的鲜爽,也有秋茶的醇厚,而弘一法师早已品出了茶底的回甘。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法师用这十字箴言道破生命的真谛。去年母亲忌日,我在佛堂抄经时突然泪如雨下,恍惚间看见母亲在云端微笑。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思念不必化作枷锁,就像月光不必困在井中。正如法师所说:"放下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拥有。"就像清明时节的雨,看似是天空的泪水,实则是大地的乳汁,滋养着新生的希望。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这句词,在法师的生命里得到了完美诠释。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他用前半生书写绚烂,后半生修炼寂静。就像他在圆寂前写下的"悲欣交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化作了菩提树下的露水。这让我想起父亲常说的:"活人哭死人,是哭自己的念想。" 如今站在父母墓前,看着纸灰化作黑蝶飞向天际,忽然懂得,真正的离别不是阴阳相隔,而是将思念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法师的智慧如同播撒在人间的种子,在岁月长河中生根发芽。 他的《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里写道:"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这让我想起母亲临终前反复摩挲的那枚玉佩,温润的触感里藏着她对子女的牵挂。如今将玉佩贴身佩戴,忽然明白,放下执念不是遗忘,而是让牵挂化作滋养生命的养分。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每年清明的这场春雨,总让我想起父母在时的温暖。他们用生命为我遮风挡雨,如今我站在他们的墓前,看着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忽然懂得:生死不是终点,而是生命的轮回。 就像法师说的:"云朵以雨雪的形式继续存在。"父母的爱,早已化作春风化雨,滋润着我生命的每一寸土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法师的胸怀如同浩瀚星空,包容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他说:"见观自在,悲欣交集。"这让我想起父亲常说的"吃亏是福",母亲总念叨的"家和万事兴"。 这些朴实的话语,与法师的智慧一脉相承,都是在告诉我们:放下执念,方能海阔天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最好的修行道场。如今重读法师的文字,就像在清明时节品一杯新茶,苦涩中带着清甜。 父母离去后的每个春秋,我都在思念中学会了成长,在放下中找到了力量。正如法师所说:"心若向阳,无谓悲伤。"当我在墓前种下垂柳,看着枝条在春风中摇曳,忽然明白:生命的延续,不在于长相厮守,而在于将爱化作生生不息的希望。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法师的智慧之光,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在这个清明时节,我将思念化作纸钱上的每一道折痕,将感恩刻进墓碑前的每一株新绿。 正如法师所言:"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当我擦干眼泪,转身走向阳光时,忽然看见父母的笑容在云端绽放——那是生命最温暖的轮回,是跨越生死的永恒。
心动不是答案,心定才是。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