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李叔同在房间挂了一幅日本女子的裸体画,妻子俞氏每次看到这幅画都异常反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3-31 13:46:58

1911年,李叔同在房间挂了一幅日本女子的裸体画,妻子俞氏每次看到这幅画都异常反感,当她得知画中人是谁后,当场晕了过去。 1905年4月,李叔同的母亲刚刚去世,家中还弥漫着丧礼的悲伤气息。他坐在天津老宅的客厅里,望着窗外春日渐暖的天空,心中却早已燃起一个念头——去日本留学。 那天,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俞蓉。俞蓉正在哄着怀里的小儿子李端,闻言抬起头,睁着一双大眼看着他。她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说:“成蹊,你要去日本读书,我拦不住你。”说完,她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李端小小的脸上,眼泪顺着脸颊滑了下来,“可你走了,我和两个孩子在上海怎么办?” 李叔同见她这样,心里也不好受。他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蓉儿,我都想好了。你们回天津老家住吧。你不是一直不喜欢江南的水土吗?我去日本最多两年,回来后咱们还会在天津团聚。” 俞蓉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她知道丈夫心意已决,只能选择支持他。 1905年8月,李叔同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船。他在东京考入美术学校,开始学习油画,还和朋友们一起成立了“春柳社”,投身于戏剧表演。他在《茶花女》中反串女角,台下掌声雷动,他的才华在异国绽放。 在日本,他遇到了春山淑子,一个在东京卫校读书的年轻女子。淑子第一次见到李叔同,是在他的一堂绘画课上。她主动提出做他的模特,穿着简单的和服站在画室里,静静地看着他挥动画笔。她喜欢他的才情,也被他身上那种忧郁的气质吸引。两人渐渐熟络起来,淑子常常在课后陪他散步,聊着艺术和生活。 他在俞蓉身上感受到的是责任和争执,而在淑子这里,他第一次体会到一种无条件的温柔。两人最终举行了简单的日本式婚礼,住在一间租来的小屋里。淑子每天为他准备饭菜,陪他练习书法,李叔同觉得生活从未如此平静过。可每当夜深人静,他看着窗外的月光,总会想起天津的俞蓉和两个孩子,心里一阵刺痛。 1911年春,李叔同带着淑子回到中国。他先把淑子安顿在上海的一处公寓,然后独自回天津见俞蓉。五年未见,俞蓉看到丈夫的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她拉着两个孩子站在门口,李准已经长到半人高,李端也开始牙牙学语。李叔同看着这一幕,心里既温暖又愧疚。 几天后,李叔同从上海带回了一幅画——一个日本女子的裸体素描。他把画挂在客厅的墙上,假装漫不经心地说:“这是我在日本画的,觉得还不错。”俞蓉盯着那幅画,眉头皱了起来。她从小受传统教育,对这种大胆的画风很不适应。 李叔同心里一沉。他本想借这幅画试探俞蓉,看她能不能接受淑子的存在,可她的反应让他彻底打消了念头。他几次想开口坦白,却都被俞蓉的态度堵了回去。最终,他选择沉默,把这件事埋在心里。 没过多久,他对俞蓉说:“天津的工作不好找,我得去上海闯一闯。”俞蓉愣住了,眼泪又流了下来。她问:“那我和孩子呢?”李叔同低声说:“你们先在天津等着,我安顿好了就回来。”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取法号弘一。他把部分家产留给淑子,劝她回日本生活,却没给俞蓉留下一句话。俞蓉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天津的家里绣花,手里的针一下刺破了手指,血滴在布上。 俞氏是出身茶商之家的大家闺秀。几年前,她的丈夫李叔同在杭州出了家,法号弘一,留下俞氏独自抚养儿女。思夫心切的俞氏几经周折,才打听到李叔同会在此处用斋,便从天津千里迢迢赶来,只为见他一面。 半晌,素餐馆门帘微动,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男子缓步走了进来。俞氏一眼就认出,那正是日思夜想的丈夫李叔同。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皱纹,俞氏却觉得他比之前更加沉稳睿智。 李叔同只是淡淡一笑,并未答话,自顾自坐下用起斋来。俞氏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观察丈夫的神情,试图从他脸上找寻一丝波澜,然而李叔同却始终一言不发,专心致志地盯着面前的碗碟。俞氏的眼眶渐渐湿润,她努力压抑住哽咽,轻声说道:"我和孩子们,这些年很想你。你……你什么时候能回家看看?"话音未落,泪水就滑落脸颊。 李叔同闻言,筷子顿了顿,却依然没有抬头。他沉默片刻,只淡淡说道:"俗缘已了,回不去了。"俞氏闻言如遭雷击,泪如雨下。她颤抖着伸出手,想要去抓丈夫的衣袖,却被李叔同不着痕迹地躲开了。 那顿斋饭,两人很快吃完。李叔同放下碗筷,正欲起身告辞。俞氏再也抑制不住满腔悲恸,跪倒在丈夫脚边,语无伦次地哀求道:"你走了,孩子们怎么办?我一个人照顾他们,实在太累了。求求你,哪怕回去看一眼……"李叔同却只是一味摇头,并未被妻子的眼泪打动。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挣脱开俞氏的手,朝门外走去。 回到天津后,俞蓉像是丢了魂。她不再绣花,也不再见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1926年正月初三,她因病去世,年仅48岁。李叔同听到消息时,正在寺里抄经。他沉默了许久,想回天津为她守灵,可战乱频发,他最终没能成行。 参考资料 李叔同.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展览馆

0 阅读:4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