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末,蒙古国总理根登应邀到莫斯科参加宴会。三杯酒下肚,根登开始发疯。先是大声咒骂斯大林,然后推开周围的人,冲到斯大林面前狠狠的扇了他一巴掌! 1895年,博勒吉德·根登出生于外蒙前杭爱省的塔拉格特苏木,他的一生恰好见证了蒙古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草原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根登早年加入了蒙古的红色革命运动,凭借自身才能很快脱颖而出。革命胜利后,他逐步获得重用,展现出不凡的政治才干。到1928年,根登已晋升为蒙古最高权力拥有者之一,开始在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1928年,蒙古按照苏联的指示开始推行公有制改造和强制集体化政策。私人贸易和运输被全面禁止,宗教势力遭到严厉打压,喇嘛被强制还俗,寺庙被课以重税。这些激进措施引发了普通牧民的强烈反抗,他们宁愿宰杀自己的牲畜也不愿交给集体农庄。到1932年,蒙古的牲畜存栏量急剧下降到1929年的三分之二,损失了约750万头,国家经济几近崩溃。 在这种极端困境下,蒙古各地爆发了反抗活动。1930年,数十位活佛与王公甚至联名致函中国政府,请求派兵驱逐苏蒙政权,收回外蒙。不幸的是,这一行动被告密,导致8名参与者被处决,约10万僧侣被逐出寺院。到1932年,约3万多蒙古人因饥荒和政治压迫四处逃亡,其中不少人在越境时遭到边防军射杀。同年4月,在库苏古尔省爆发的起义迅速蔓延到全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使得苏蒙政权岌岌可危。最终,苏联派遣大军和重型武器进入蒙古,才在七八月间平息了这场大规模暴动。 为了缓解蒙古国内紧张局势,斯大林选择了根登担任总理。根登上台后展现出不同于前任的政治智慧,他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策:减轻税收负担,扶持私营企业发展,保留传统宗教机构。 在斯大林的授意下,他在蒙古境内开展了针对亲华官员的清洗运动。1933年,根登以"汉奸"和"卖国贼"的罪名处决了56名高官,其中包括时任第一书记的姜巴·勒库姆。这一行动使蒙古的亲华势力遭受重创。根登的这种手段让斯大林十分欣赏,以至于蒙古官方开始称呼他为"小斯大林"。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位"小斯大林"开始展现出不同于斯大林的政治立场。他曾公开将苏联称为"红色帝国主义",并在私下场合毫不掩饰地批评斯大林是"蛮横无理的格鲁吉亚矮子"。在宗教政策上,双方的分歧尤为明显。1934年,斯大林要求根登在1937年前消灭蒙古的宗教阶层,处决约10万僧侣。但根登坚决抵制这一命令,他认为佛教与列宁主义同等重要,并强调在蒙古,喇嘛在民众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党和政府。这 1935年末,蒙古与苏联的关系已经暗潮涌动。根登作为蒙古总理,此时的处境日益微妙。虽然他实施的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他在宗教问题上的立场与斯大林产生了根本性分歧。 1935年12月末,根登应邀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一场重要宴会。这次宴会看似是苏联对蒙古领导人的礼遇,实则暗含政治较量。斯大林出席了这场宴会,准备当面质询根登为何没有完全执行苏联的指示,特别是在军事预算和宗教政策方面。 宴会一开始尚且平静,但随着酒杯不断碰撞,谈话逐渐转向政治话题。斯大林开始指责根登的政府未能将军事预算提升到60%,还列举了二十条罪状,批评根登不能贯彻苏联的建议。根登面对这些指责并未退缩,而是以蒙古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据理力争。 在酒精的作用下,根登完全失去了外交克制。他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推开周围试图劝阻他的人,直接冲到斯大林面前。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没人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幕——根登竟然狠狠地扇了斯大林一个耳光! 这一刻,宴会厅里一片寂静,仿佛时间凝固。随后,根登更加失控,他一把夺过斯大林的烟斗,狠狠地摔在地上,又将桌子板凳砸个稀烂。在这片混乱中,根登还高声喊出了令人震惊的话语,声称蒙古国正在考虑与日本结盟,这无疑是对苏联最大的挑衅。 回到蒙古后,根登立即被撤销了总理职务并被软禁。他的职位由乔巴山接任,这位后来成为蒙古历史上著名人物的领导人,是斯大林更为信任的代言人。乔巴山和他的支持者们对根登在莫斯科的表现感到震惊和不解,他们认为根登可能精神出了问题,需要进行治疗。 1936年4月,乔巴山决定将根登送往莫斯科"接受治疗"。表面上看,这是出于对根登健康的关心,认为苏联有更好的医疗条件。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政治陷阱,目的是将这位不再听话的前总理彻底清除。 在莫斯科,根登不是接受治疗,而是遭到了秘密审讯和监禁。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囚禁,1937年11月底,苏联当局以"反革命罪和日本间谍罪"的罪名,在莫斯科秘密处决了这位曾经扇过斯大林耳光的蒙古前总理。 直到几十年后的1993年,随着外蒙"政治迫害受害者纪念博物馆"的建成,人们才重新发现了这位被历史尘封的领导人的名字和故事。那一记耳光,成为了二十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鲜为人知却意义深远的历史瞬间。
1935年12月末,蒙古国总理根登应邀到莫斯科参加宴会。三杯酒下肚,根登开始发疯
爱吃凉历史
2025-03-31 18:48:11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