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在保李嘉诚?他一直在钻法律空子,买地皮建房捂着不卖,等十几年后翻好多倍才出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5-04-01 10:45:37

到底谁在保李嘉诚?他一直在钻法律空子,买地皮建房捂着不卖,等十几年后翻好多倍才出手,比如御翠园就牟取了60倍暴利,中间国家依法收回他也不卖,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就曾直言他对中国毫无价值……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一句"李嘉诚对中国毫无价值",撕开了这位商界巨鳄身上的神秘面纱。 当他的御翠园项目被曝囤地十几年牟取60倍暴利时,人们终于看清:所谓"超人"不过是游走在规则边缘的资本玩家,而真正的保护伞从来都不是某个势力,而是时代的特殊缝隙。 李嘉诚的财富密码藏在"捂地"二字里。2003年他以每亩200万的价格拍下上海御翠园地皮,却让土地空置长达14年。当周边房价从每平8000元飙升至12万元时,他才以每平20万的天价出售。这种"囤地待涨"的套路,本质是利用土地财政漏洞将公共资源私有化。 更讽刺的是,他一边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将资产转移海外,甚至为逃税加入新加坡国籍。如今想转回中国籍,不过是为规避22%遗产税的算计。 但这种游戏正在画上句号。 2025年市监总局突然介入其海外港口交易,以反垄断调查冻结与美国资本贝莱德的暗箱操作。这个标志性事件背后,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全面升级。过去地方政府为GDP放任资本腾挪的时代一去不返,任何危害经济安全的行为都将受到制裁。 那些认为李嘉诚有"保护伞"的人,显然误解了资本与国家的关系。事实上,这位商人的"成功"源于特定历史阶段的市场需求。 当中国需要外资激活经济时,他的资本运作客观上填补了市场空白;当房地产成为经济支柱时,囤地模式被默许为发展代价。但这种共生关系有明确底线——当资本威胁到国家利益时,规则的铁拳必然落下。 更值得深思的是,那些为他站台的声音,不过是被资本裹挟的短视者。他们选择性忽略了李嘉诚与达赖喇嘛会面、"壹基金"涉反送中等争议,却对他的"商业智慧"顶礼膜拜。 但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他的公司年报显示,内地项目利润率长期高于国际同行20%,这种超额利润的背后,是对市场规则的精准拿捏和对社会责任的刻意回避。 李嘉诚的故事,是一部浓缩的资本扩张史。他的发家史充满时代机遇与规则漏洞,他的争议史暴露了资本逐利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当国家出手整治市场秩序时,那些曾经被默许的"擦边球"终将成为历史尘埃。 问题来了:在规则日益完善的今天,这样的资本玩家还能走多远?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他的精明买单?

0 阅读:1
鲁滨逊每日日记

鲁滨逊每日日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