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一位孕妇找到林巧稚,恳请她救救腹中的胎儿。林巧稚十分为难,思忖再三,

平原隐者吖 2025-04-01 11:05:47

1962年,一位孕妇找到林巧稚,恳请她救救腹中的胎儿。林巧稚十分为难,思忖再三,最终答应了。可是婴儿出生当天,林巧稚一时不知所措。 婴儿的母亲叫焦海棠,是一名普通女工。她怀过4个孩子,头胎小产,其余的三个孩子,都因黄疸而夭折。 这次,焦海棠好不容易怀上第5胎,整天提心吊胆,怕再保不住。有个朋友建议她去北京找妇科专家林巧稚,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林巧稚写了信,说明了自己的现状。 看了信的林巧稚陷入了沉思,不是她不想帮焦海棠,因为在当时,新生儿黄疸在国内还没存活的先例,国际上也少见完全治愈的记载。 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林巧稚担心孕妇来回奔波,白白受累。 考虑再三,林巧稚斟字酌句地写了回信:“……还是请你就地生产,就地治疗为好。” 令林巧稚没想到的是,焦海棠非常执着,她给林巧稚连连来信。一次次请求她救救孩子,救救她,救救她的家。 当林巧稚看到信中所写“死马当作活马医”时,她深切感觉到了焦海棠的绝望与痛苦。 接下来的几天,林巧稚不断进入各大图书馆,查遍世界各国的最新医学期刊,仔细搜索有关婴儿黄疸的点滴资料。 她甚至通宵达旦地看,无论干什么,她都想着婴儿黄疸,好像着了魔。 下班后,人回到家,心却还在医院的那几封信上,坐卧难安。那段时间,林巧稚脸色发黯,眼睛红肿。 一次偶然机会,她在国外期刊上看到相关病例的报告:可以通过婴儿脐带换血的方法。只是报道中,没有任何详细过程的记载。 抱着一线希望,她找到优秀儿科专家周医生进行咨询。周医生深知这个病症的棘手性,极力劝说林巧稚放弃。 周医生担心手术失败了,会给林巧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但是,林巧稚坚持表示,自己一定会想办法,来满足焦海棠当一位母亲的心愿。 在林巧稚的再三请求下,深知林巧稚医德与为人的周医生,知道她下定决心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放弃。明知困难重重,周医生打定主意要尽力支持林巧稚,帮助她。 经过林巧稚和周医生的反复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婴儿脐带换血是可行的方法。于是,他们便决定分头着手试验和准备。 随后,林巧稚写信通知焦海棠做好入院准备。 焦海棠入院后,林巧稚组织了几次会诊,把所有相关专家的意见汇总在一起,制定了完备的婴儿脐带换血方案。 焦海棠临产前,林巧稚和周医生一直守在医院里,寸步不离。 12月20日,清晨5:50,焦海棠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 几个小时后,婴儿的皮肤开始发黄。中午后,他的浑身黄疸渐渐加深。傍晚时分,出生时红彤彤的婴儿,全身的皮肤都变成了黄疸色。 晚上九点,林巧稚沉稳地启动了手术方案:“通知血库,按原计划换血。” 临床医生为病儿实施换血手术,每分钟抽出15毫升病血,再慢慢滴入8毫升的新鲜血液。 一切都经过反复的讨论和精准的计算,抽出和输入的血量都没有问题。 突然,婴儿一阵躁动,林巧稚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急忙把一直暖在手心里的听诊器,轻轻地放在了病儿的胸前。 静静地听着婴儿的心跳,然后她举起一只手,向临床医生示意。她的拇指和食指慢慢地张开,又慢慢地合拢,动作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 临床医生会意,抽血输血的速度慢了下来。慢慢地,躁动的病儿安静了下来。凌晨2点,婴儿安静地睡着了,但是林巧稚一步没敢离开,她怕再次发生意外。 十几个小时后,病儿的身体再次成了黄疸色。林巧稚随即让按原定方案,为新生儿进行了第二次换血。 太阳升起又落下,不知不觉中,两天过去了,林巧稚几乎没有好好的合过眼。 观察期过去了,新生儿所有的黄疸症状都没有了,终于获得了新生。此时的林巧稚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总算可以放下了。 为了表示对林巧稚所在医院的感谢,焦海棠夫妇给孩子取名“协和”。 虽然焦海棠和孩子回去了,林巧稚一直定期回访,密切关注着小“协和”的身体的一切情况。 这只是林巧稚从业生涯中的一件小事情,她把一辈子奉献给了中国的妇女和婴儿。 林巧稚一生成功接生了五万个婴儿,是名副其实的“万婴之母”。 中国给白求恩医生的评价是:“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用在林巧稚身上也一点都不为过,她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只为做了一件事。 她永葆初心不变,一件事一直做了一辈子,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自律? 林巧稚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0 阅读:41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