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孙女太懂事了!”2025年3月,广东,女孩担心78岁爷爷得老年痴呆,特地买了2头猪给他养!可是万万没想到,爷爷的身体确实越来越好了,但是他竟然对猪比对孙女还好......网友:第一次见这么干净的猪,第一次见这么干净的猪窝! (信息来源:无际视频) 冰冷的城市里,人工智能机器人贴心地提醒着孤身居住的老人记得吃药;而在充满田园气息的潮汕农村,两位可爱的小猪陪伴着七十岁的老爷爷。这样截然不同的画面,反映了不同环境下人们养老生活的真实写照,这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养老故事呢? 2025年春节,贺女士察觉到独居的爷爷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每天的生活就是简单的起床、吃饭、然后就长时间地发呆。贺女士想用智能手环来掌握爷爷的身体情况,但是爷爷坚决不同意,还说:“我又不是犯人!”。 金钱可以让人生活更轻松,但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快。孙女想给爷爷一个惊喜,她的想法有些奇特:送爷爷两头小猪作为礼物。 两头小猪来到后,原本没什么生气的农家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充满了活力。每天早上,老爷爷很早就起来,精心为猪准备新鲜的蔬菜叶子。中午太阳很晒,他也不怕热,细心地给猪冲洗降温。到了晚上,他还会认真地给猪窝铺上暖和的棉被,生怕猪冻着。 贺女士的爷爷还特别研究了一套给猪搭配食物的科学方法,让猪吃得更营养。以前不太爱说话的老人,现在经常和邻居们聊养猪的事情,脸上也重新有了开心的笑容。更让人高兴的是,体检结果显示,老人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血压平稳了,腿脚也更利索了。 医学专家表示,动物陪伴可以促进老人大脑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能让人感到快乐和放松,对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从社会角度看,养猪让老人们觉得自己又有了用处,成为“生产者”,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和完成事情的成就感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活力,延缓衰老。 更重要的是,在农村,邻居之间经常走动、互相帮助,这种熟人环境能给老人们带来重要的情感支持,让他们不觉得孤单。 乡村“猪圈疗法”效果显著,但城市智能养老却面临挑战。虽然有了AI陪伴机器人、智能手环等各种高科技产品,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这些设备价格较高,学习使用也比较困难,加上缺乏人情味的科技感,许多老年人并不愿意接受。 技术也许能让生活更快捷方便,但它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情感连接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技术无法提供这种温暖和归属感。 “猪圈疗法”之所以能成功,背后是有原因的。潮汕地区的人们普遍认为“万物皆有灵性”,所以老人们更容易接受和动物打交道这种方式。而且,当地更注重实际行动而非口头表达的文化特点,也说明了实实在在的关心,比空洞的安慰更能触动老人们的心弦。 “猪粪变黄金”的生态循环模式,实际是将猪粪转化为资源,既能创造经济效益,也能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让乡村养老拥有更多经济来源,也更适宜居住。 贺女士最后把两头猪送到生态农场让人领养,这件事情引起大家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猪的最好归宿又在哪里? 想到这里,就让人想起李银河说过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得有多久,而在于活得有多精彩,多有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当下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该怎样理解“老有所为”的新内涵?是让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发光发热,还是提供平台让他们发挥余热,重新定义他们对社会的价值?智能化养老服务和在乡村构建智慧养老模式,哪一个才是更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选择? 抑或是,我们应该探索一种城乡资源互补,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同时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这孙女太懂事了!”2025年3月,广东,女孩担心78岁爷爷得老年痴呆,特地买了
笔杆子说
2025-04-01 11:12:55
0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