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重庆36岁光棍捡到了一个女婴,不舍吃不舍喝将女孩养大,谁知,养女成年后,光棍父亲说:“我把你养大不是让你养我的,你要有自己的人生。”养女走投无路,只得求助电视台。 (信息来源:2015-02-16 湖南日报——爱与感恩的美好故事:邓雪凤和她的亲人们) 1990年冬,重庆忠县凉水村寒意料峭,一名被遗弃的女婴孤伶伶地躺在当地,瑟瑟发抖,对自己未卜的前途茫然失措,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在简陋草屋中被发现的幼小生命,将会和一个男人谱写一段令人动容的父女情深的故事。 究竟是何种情感与责任,促使一位36岁的单身汉摒弃顾虑,决然挑起抚养重担,从而彻底改写他与这个女婴的命运呢? 即使在寒冷的冬夜,爱依然降临,那天晚上,邓和平赶集完回家,在路旁的简陋草屋里,他发现了一个被旧衣服包裹着的女婴,孩子身边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她的出生日期。 看着这个幼小的生命,邓和平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他家里条件不好,上有年老的父母和一个生病的弟弟需要照顾,下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妹妹要抚养,生活的压力已经让他感觉非常沉重。 收养孩子对于经济状况已经很困难的邓和平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巨大的负担,亲戚朋友都劝他:“你要是领养了这弃婴,以后更不好娶媳妇儿了,”然而,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邓和平内心充满怜爱,坚决地说:“那就不娶吧,”他给孩子取名雪凤,是希望她即使生活艰苦,也能像凤凰一样勇敢坚强。 从那以后,邓和平既当爹又当妈,日子过得非常不容易,他更加拼命地工作,想尽办法让雪凤过上好日子,他自己舍不得花钱,却每天都要给雪凤买一个苹果,因为他觉得水果对皮肤好,女孩子嘛,就是要漂漂亮亮的。 那个年代,农村女孩能读高中的不多,但他铁了心要供雪凤读书,盼着她将来能有出息,雪凤也争气,学习总是顶尖的,还当班干部,从小就是爸爸的小棉袄。 农忙的时候,小小的雪凤就学着做饭,送到田里给爸爸吃,长大了,她更细心,给爸爸洗脚、剪指甲,父女俩相依为命,在那片不富裕的土地上,用爱培植着希望。 雪凤读小学五年级时,亲生父母前来找寻,见其家境富足,邓和平心中虽苦,却仍期望雪凤能有更好的生活,但雪凤态度坚决,依然选择留在养父身边,她说:“有爸爸的地方才是我的家。” 她说,“感谢亲生父母把养育我的机会留给了父亲,”雪凤由衷感激将她送养的亲生父母,因为这让她得以和邓和平组建家庭,享受父爱,对雪凤而言,邓和平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胜似亲生父亲。 2010年,雪凤成功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为了能帮父亲分担经济压力,雪凤在刻苦学习之余,还同时兼顾着好几份兼职工作,不幸的是,命运又一次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2012年底,邓和平因为长期过度劳累,身体垮了,被查出得了慢性支气管炎,而且病情非常严重,雪凤非常担心,心里像火烧一样,为了能全心全意照顾生病的父亲,她下定决心,放弃了在大学继续读书的机会,办理了退学手续。 雪凤的孝顺行为深深地打动了老师和同学们,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帮助雪凤把父亲和叔叔接到了长沙,学校体谅他们的困境,给邓和平安排了一份工作,雪凤也因此能够重新回到学校读书,可惜的是,父亲的病情始终没有起色,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救治生病的父亲,雪凤听从老师的建议,决定参加《中国梦想秀》,站在舞台上,她表演的舞蹈还不够熟练,但她用真诚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深深感动了许多观众,最终,雪凤通过节目为父亲募集到了急需的医疗费用。 雪凤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很多人,社会各界都向她伸出了援手,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成立了一个“10人小组”,每个月拿出1000元帮助雪凤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在满满的关爱中,雪凤更加刻苦学习,积极生活,同时也不忘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努力成为一个能够传递爱心和温暖的“小太阳”。 为了更好地照顾年迈的父亲,雪凤不得不放弃在本校读研的机会,最终决定回到重庆医科大学继续学习医学知识,经过努力,她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医生,现在,她与父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为了方便照顾父亲的缘故,雪凤毅然决然的做出了影响一生的决定,她回到家乡既可以照顾到父亲的身体,又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医学事业,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现在的生活状态正是她所期盼的。 邓和平与邓雪凤的故事,奏响超越血缘之爱的华彩乐章,他们以自身行动诠释爱与责任的深邃内涵,让人们深信,爱拥有创造奇迹的伟大力量,邓和平,这位淳厚的庄稼汉,凭借着他那宽广无私的心胸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他的养女构筑起了一片庇护的天空,生动诠释了父爱的崇高与顽强。 而雪凤,这位心怀感恩、自强不息的少女,同样令人深感敬佩,她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斐然成就,更在生活的风雨中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乐观态度,将这份源自内心的温暖与关爱播撒给周围的人,为社会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1990年,重庆36岁光棍捡到了一个女婴,不舍吃不舍喝将女孩养大,谁知,养女成年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4-01 13:27: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