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润色的医案,是不是更专业得多呢?[笑cry]
患者信息:
姓名:X某 性别:女 年龄:66岁 就诊日期:2025年3月31日。
主诉:
感冒后周身疼痛、流泪2日,突发眩晕呕吐伴血压升高1日。
现病史:
患者2日前因外感出现周身疼痛、流泪,未予系统治疗。1日前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心慌,血压骤升至180/120 mmHg,无食欲,24小时未进食。上午曾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缓解。刻下症见:眩晕欲仆,恶心呕吐频作,心慌,纳呆,神疲乏力。舌象:舌质淡胖,苔白腻滑。脉象:未记录
中医辨证:
病机:肝胃虚寒,痰饮内停,浊阴上逆
证候分析:
肝经寒凝,阳气不升→清窍失养→眩晕
胃虚痰阻,浊阴上逆→恶心呕吐
寒饮内停,气机壅滞→心慌、纳呆
舌脉佐证:舌淡胖苔白腻滑为阳虚痰湿之征
治法:温肝暖胃,化饮降逆,佐以通络止眩。
处方: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化裁
吴茱萸15g(先煎去沫) 生晒参15g 大枣15g
生姜60g(二两,切片) 茯苓30g 法半夏g
羌活15g 川芎30g 葛根30g 全蝎g
煎服法
1剂,水煎分2日服,每日3次温服
嘱避风寒、忌生冷、少量频饮米汤护胃
复诊反馈(2025年4月1日)
服药1/2剂后:恶心呕吐止,眩晕减七成,精神转佳,已能进食。血压峰值降至150 mmHg。舌苔渐化。
按语:
本案紧扣"浊阴上逆"病机,以吴茱萸汤温肝降逆为君,配伍小半夏加茯苓汤涤痰化饮,佐羌活、川芎、葛根疏风通络,全蝎搜剔伏邪。重用生姜二两,取其温中止呕、宣散水气之效,与吴茱萸形成"辛开苦降"之势,契合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血压急升属中医"风眩"范畴,非独责肝阳,阳虚寒凝、痰阻清阳亦可致此,辨证精准则效如桴鼓。
中医[超话]大耳朵医话经方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