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淮海战役打响。被解放军围困的李弥预感大事不妙。他找到部下周藩,命他带

曦月谈 2025-04-01 14:23:55

1949年,淮海战役打响。被解放军围困的李弥预感大事不妙。他找到部下周藩,命他带上纸条,向解放军投诚。谁料,周藩正和解放军谈判,李弥却换上伤兵的破棉衣,带上亲信汪新安趁夜溜跑。 早年,李弥在滇军效命。因头脑灵活,颇有眼力,被推荐到黄埔军校学习。期间,他有识了朱老总。 南昌起义爆发后,朱老总邀他共谋大业。然而,李弥却不识时务,果断拒绝。随后,李弥趁乱逃离朱老总的队伍。 在外流浪一段时间后,李弥好不容易,在一杂牌军找到落脚处时,又遇上蒋校长心腹陈诚前来收编。 李弥不从,他带着几名亲信,边打边冲,逃出了陈诚的包围圈。正因这次的鲁莽,李弥有幸见到蒋校长。 蒋校长问他:“为何如此行事?”李弥仰着头不屑道:“在军校,我只学会打仗,没学会投降!”听到李弥的话,蒋校长顿时眼前一亮。 1942年,已是蒋校长爱将的李弥,被派往云南,阻击由越南犯境的日军。 松山要塞战场,当李弥通过望远镜,看见战士成片倒下后,他红了眼。李弥扯下军装,抓起冲锋枪,飞速冲向前线。 清扫战场时,部下在一处角落找到李弥。此时的他已没人样,双脚赤足,浑身是伤。 部下汇报战况时,李弥缓缓起身,把大刀狠狠插进战壕,仰天长啸:“都是好样的!”随即,李弥眼中缓缓流出泪水。 这一战,不仅粉碎了日军由南入侵的野心,还打出了国军的气势,更为后来的国际援助保障了通道。 1949年,淮海战役开始时,李弥已是十三兵团将领。因嫌弃杜聿明的布置,李弥直接战场抗命。 原来,杜聿明要求李弥拖在后方,掩护大部队撤退。李弥认为这是个挨打送命的任务,他率部脱离大部队,关掉无线电,暗中向陈官庄前进。 然而,通讯员的一次操作,却无心暴露了李弥的计划。为保障联络,通信员偷偷打开一处电台。期间,部队被杜聿明联系上。 由于不知上级真实用意,通讯员汇报了部队位置。无线电里,杜聿明高声咆哮:“立即向指挥部靠拢!” 行军途中,李弥所部被解放军发现追上,围困在周楼地区。随着包围圈地缩小,李弥预感大事不妙。他找到部下周藩,命他带上纸条,向解放军投诚。谁料,周藩正和解放军谈判时,李弥却换上伤兵带血的破棉衣,带上亲信汪新安却趁夜逃跑。 战后清查俘虏,唯独少了李弥。粟裕听到这一消息,当场摔了茶杯。 逃亡途中,二人来到砀山县,打算投靠汪新安的地主堂兄汪涛。可刚进院门,李弥就傻了眼,腿肚子直打颤。 前院里挤满了人,还不时有人进进出出,都是负责给解放军运送给养的民兵。此时,汪涛轻轻拍了拍李弥,示意往后院去。 跟在汪涛身后,李弥一直低着头来到后院,李弥直接表面身份,许下重诺:“只要帮忙,日后定将回报!” 汪涛通过关系,搞到一张路条。见到路条,李弥悬着的心放下一半。汪涛一路护送,来到李弥商人朋友那里,临走前,汪涛又给李弥送上一袋银票。 商人朋友把李弥混进粮袋,安全通过了解放区。李弥通过水路,乘船返回南京。 蒋校长再见李弥,惊喜不已。非但没斥责李弥,还安慰道:“好生调养,日后有重用!”几个月后,蒋校长命李弥:“重组十三兵团,以待时日。” 此时,解放军已打到云南,国军残部被撵出云南逃往缅甸金三角。期间,这支溃败之军居然收拾了当地武装,站稳了脚跟。 蒋校长知道后,他迅速派出李弥,前去主持大局。没曾想,李弥却在这里干出了名堂。 金三角事情一出,缅甸方面坐不住了。缅方在金三角集结兵力,同时还拉来印度朋友,准备对国军残部进行围剿。 面对数倍之敌,国军残部根本不怂。正面扛下几波冲锋后,李弥指挥队伍,对敌发起反冲锋。同时,李弥又派出一支小分队,借着丛林掩护,绕到后方偷袭敌人。 腹背受敌的缅方杂牌军,很快呈溃败之势,而国军残部却愈战愈勇,最终大获全胜。 一段时间后,李弥率部在金三角站稳脚跟。正当他风头正盛时,却因一句话葬送了大好前程。 李弥向外界表示:“做缅甸王,易如反掌!”这句话触及多方神经,尤其多疑的蒋校长。见到蒋校长一纸命令,李弥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宝岛。 李弥的一生颇为传奇,虽因信仰不同,各为其主。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李弥立场坚定,有勇有谋,是条汉子,没有辱没中华儿女的气节!      

0 阅读:207

猜你喜欢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