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这1000万两白银,足够我儿享用终身了!”1927年,晚晴首富遗孀——庄德华,说完这句话后,安心闭上了双眼。谁料,31年后,她的独子,竟活活饿死在自家祠堂,去世时腹中一粒米也没有。 庄德华家境优渥,是状元之后,从小见多识广,饱读四书五经。1891年,她嫁给47岁的晚清首富—盛宣怀,成为他第三房太太。 盛宣怀一生共娶了五房太太,他的前两任太太相继病逝后,庄德华很快就成为盛家内部的一把手,是盛家里的“王熙凤”。 1892年,庄德华生下唯一一个儿子,慈禧太后为他起名“盛恩颐”。因为盛宣怀前几个儿子都不幸先后夭折,盛恩颐就成了长子,是家里的掌中宝。 1916年,72岁的盛宣怀病逝于上海。 当时,他留给后代子孙的财产多达几十亿,其中包括1300多万两白银和无数家产。这一大笔财产该如何分配呢?盛宣怀老早就做好了打算。 他立下两个遗嘱,其一是葬礼一切从简;其二是财产由专业机构管理。 机构管理产生的利润一分为二,一半放入自己创办的愚斋义庄——相当于现在的信托基金;另一半则平均分给五房太太的子孙,女儿无权继承家业。 生前,他曾拉着庄德华的手再三叮嘱:“为了让家产不被败光,你一定要照我说的做啊!” 然而,庄德华却违背夫命,先是花费白银30万两为丈夫操办为期40天的豪华葬礼;接着又开始打愚斋义庄的主意。 她为了把义庄的钱据为己有,以盛家老大的身份,解散愚斋义庄的董事会。不料,盛宣怀的兄弟不肯,双方于是打起官司。结果庄德华败诉。 后来,她又想出一计。为了让盛恩颐获得更多遗产,她把盛恩颐的儿子过继给了已故叔叔的名下。这样,盛恩颐就能获得两份遗产。 1927年,庄德华病逝,她的遗产同样一分为二,一半归五房子孙,一半投入愚斋义庄。盛恩颐一共继承了她的1000万两白银。 庄德华临终前还很满意,认为“这1000万两白银,足够我儿享用终身了”,于是安心离去。 不料,盛恩颐却并不满足,在她去世后,竟效仿她打起愚斋义庄的主意。他花钱买通义庄董事做内应,再向法院起诉,意欲解散义庄。 这时,官方机构恰好盯上愚斋义庄的巨款,便同意将义庄资产的六成分给盛家后人,四成财产充公。 就这样,庄德华没做成的事,她儿子盛恩颐做成了。 早年,盛恩颐曾被盛宣怀送出国留学。可是,他根本无心学习,每天睡到自然醒,常拍着胸脯对朋友说:“我每天第一件事是花钱,第二件事还是花钱”。 回国后,他依然是个胸中无墨的纨绔子弟。 这下,父亲去世,母亲不在,再无人干涉他,加上一下子获得巨额遗产,他开始每天疯狂炫富。 为了打造自己的富豪形象,他思前想后决定从座驾开始。他花费巨资进口了全国第一辆奔驰轿车。 但这还不够,他又不惜重金投入,给汽车镀上很厚的一层银子,并把自己名字刻上去。 可这样花钱,盛恩颐依然无法过瘾。 他又和军阀的儿子卢小嘉较劲,比谁的钱多。两个纨绔子弟,终日厮混在一起。一次,卢小嘉站在凳子上对他说:“我最近养了一匹宝马,没事骑着兜风很过瘾啊”! 盛恩颐翘着二郎腿,一脸不屑:“养一匹宝马怎么够,我明天就买个马场,养上几十匹好马,轮番骑。” 这样较量还是不够有趣,他俩就改成赌博。 赌场上,两人杀红了眼,每次都是成堆成山的现金。可没多久,他俩就觉得没意思。 一天,盛恩颐突然眼咕噜一转,说:“咱们换个赌注咋样” 卢小嘉眼睛一亮,激动地问:“你有啥好提议?” 盛恩颐对着卢小嘉耳边说:“咱们赌自家的房产怎么样?” 卢小嘉立马拍桌子叫好!两人即刻叫人拿来地图,开始圈地下注。 没想到,盛恩颐手气不佳,仅仅一晚便输掉了上百栋楼。不过,他压根儿不心疼,大笑着说:“没什么,我就是钱太多,改天继续玩”。 可是,家里就是金山银山,也扛不住这样的挥霍啊! 没过多久,为了继续供自己享乐,他开始不停地变卖家里各种资产。直到最后,他连自己的衣服鞋子都要卖掉。 最后,盛恩颐的房产已基本被他卖光,只剩下家里的祠堂。没想到,这里成了他最后的安息地。 1958年,66岁的盛恩颐在自家祠堂里被活活饿死,去世时腹中连一粒米都没有。 精明一世的庄德华如果知道她的爱子竟然会饿死,可能会哭晕在九泉之下。 她费尽心思为儿子谋取最大利益,为他争取最多遗产,但却没有教会他如何管理财产、如何靠自己双手去获取财富。 最终,她儿子不仅没有守住家产,还落得活活被饿死的结局,实在可悲可叹。 看来,留给子孙金山银山,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开垦荒山!
呜呜呜夏凤华老婆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