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李鸿章去世,给后人留下4000万两白银,以及无数的良田豪宅的巨额遗产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01 14:45:02

1901年,李鸿章去世,给后人留下4000万两白银,以及无数的良田豪宅的巨额遗产。可谁料,52年后,他的孙子李国烋竟身无分文,又渴又饿,病死在街头,临死前,全身上下只有1个用来乞讨的破碗。 李鸿章是晚清权臣,他与兄弟几人齐心协力,从太平天国开始踏上历史舞台,替清政府签下了30几份丧权辱国的条约。 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去世后给子孙留下了巨额遗产,其中白银就有4000多万两,良田、豪宅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只要自己不作死,富贵一生是很轻松的。 早年间,年过40的李鸿章仍然膝下无子,眼见就要绝后了,便从六弟李昭庆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李经方。 李经方有了李鸿章的背书,不仅活到80岁,还娶了8个老婆,其中1个是英国人,1个是法国人。 李鸿章死后第9年,李经方与英国老婆的儿子李国烋含着金汤匙出生了,不仅分到10000多亩的良田,1片山地,1幢上海的3层别墅,还有500银元的月钱。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羡慕的富三代,却在他43岁那年,被赶出家门,最终病死街头。 李国烋是中英混血,一出生时就非常俊美,所以得到全家人的喜欢。他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家人都对他宠爱有加,只要是他想要的,都会很快拿到手里。以至于他对金钱完全没有概念,出门花销从来都是大手大脚。 渐渐的,李国烋在溺爱中长大,成为周围有名的纨绔子弟。常常吆五喝六的,带着一群狗腿子在街上乱窜,调戏这个,欺负那个。 李国烋每个月的零花钱足足有500银元。在那时,500银元相当于现在的75000元的购买力,可这些竟会不够他的开销。 父母为了能让李国烋收心,走上正轨,便想让他娶一个“贤妻”。 现实给了李经方当头一棒,婚后的李国烋依然我行我素,整天流连于灯红酒绿的烟花之地,甚至还将青楼女子娶进家,做姨太太。 李经方以为,既然他喜欢,娶一个就娶一个吧。结果,李国烋还是跟着狐朋狗友混迹青楼,以至于最终染上了脏病。 患病后的李国烋虽然身体日渐消瘦,但仍旧死不悔改,甚至开始了打牌。开始的时候自觉小赌怡情,可时间长了,李国烋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每次来到赌场都是一掷千金。 此时的月钱早已无法负担李国烋的豪赌。在旁人的怂恿下,李国烋变卖了自己继承的良田和房产,换取赌资。 李国烋的父母看到儿子刚出狼窝又进虎穴,沉迷打牌。用尽手段和方法,还给他找了一份差事,试图挽回。 可他前脚答应的好好的,后脚又拐进了赌场,美其名曰“我不能伺候别人!”是啊,从小被人伺候到大的人,怎么可能放得下身段。此时的李国烋,仍旧没有意识到那是一个无底洞,只觉得爽快,开心。 1927年,北伐军攻占了上海,72岁的李经方一听,立刻慌了神,吓得站都站不稳,两腿直打哆嗦,为了保命,他赶紧卖掉自己名下的田地、房产,买了船票,带着众多夫人逃往了大连。 而李国烋则继续留在上海挥霍。别人到赌场里用的都是钱,而李国烋到了赌场用的却是房契、地契。 很快,时间到了1953年,李鸿章遗留的家产已经几乎全部被李国烋掏光,连自己住的地方都被输掉,在青楼娶来的小妾也偷偷跑掉,平时形影不离的狐朋狗友此时也都不见踪影,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一无所有的李国烋想到了左巨生。左巨生是左宗棠的孙子,祖辈同朝为官,也算有些交情。李国烋便以曾经借过米给左巨生为由,赖在左巨生家里。 但是,左巨生此时也是自身难保,住在一件破烂的柴房里,借来的米则是他最后的家当。见李国烋赶又赶不走,只好将他留下,每日以稀粥为伴。 在如此巨大的打击和落差下,李国烋一时间没法承受,多次求死未果,只好浪迹街头,以乞讨度日。 可没过多久,这个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阔少,身无分文,病死在街头,无人问津。死时又渴又饿,已经饿了几天,浑身上下的家当只剩下1个乞讨用的破碗。 李鸿章是影响晚清时期历史走向的重要人物,作为他的孙子,在李国烋身上却一点也看不到李鸿章的影子。 想必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机积攒的财富,竟没出3代。他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么精明的人,竟会有如此蠢笨的后人,如此无知的败家子,不仅仅败光了天价的遗产,还让自己落得个横尸街头的凄凉结局。 相比之下,曾国藩则完全不一样,他说:“我如果是因为做官而发财了,那便是我的耻辱;我如果因为做官,而为后代留下了钱财,那更是让家族蒙羞的事情。”他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仅仅只有一万八千两白银,和装满了一栋楼的书。 而他子孙8代,240多人之中,竟没有一个败家子,甚至不乏各个行业中的精英人士、教授学者等。 同样都是晚清重臣,同样都是权倾朝野,但不一样的家庭教育和对后代的培养,形成完全不一样的两个结果。 这对于现代我们的家庭教育,仍然是发人深思的,我们究竟该给后代留下怎样的财富,以及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想,大家心里都应该有自己的答案。=

0 阅读:53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