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后,气势汹汹,指着魏征的鼻子,厉声责问:“你为何挑拨我和太子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01 14:52:00

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后,气势汹汹,指着魏征的鼻子,厉声责问:“你为何挑拨我和太子的兄弟关系?说不出,今天就杀了你!”魏征微微一笑说:“唉!他要是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祸事!可惜呀!”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臣,为李建成出了不少好主意,甚至建议李建成尽早杀掉李世民,这让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非常被动。 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就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风头一度盖过了李建成,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地位。这让李建成非常惶恐。 魏征看到了李世民的实力,于是,建议李建成也要立战功来提高自己威望,很快机会就来了。 当时,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举兵反叛,李世民前去平定,可一味地进行军事打击,让他久久不能平定刘黑闼。 魏征抓住机会,赶紧给李建成提建议,让他向李渊上奏,申请去平定叛乱。这样就能建立功勋,从而保住自己的地位。 于是李建成按照他的的建议,主动请示李渊,李渊听了十分高兴,就命李建成做行军元帅,命魏征辅助他。 结果,李建成一到河北,就听从魏征的建议,很快平定了叛乱,立了一功。 原来,魏征建议李建成一方面进行军事打击,一方面笼络人心。最后使得李建成在李渊面前立了一功,加了分。 可是李世民却少了一个战功。但是这不是让李世民最生气的,李世民更生气的是,魏征一直催促李建成,要他杀掉李世民,免除后患。 可李建成没有听,结果,让李世民抢占了先机。 626年,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率兵迅速控制了朝政,也俘虏了魏征。 李世民看着魏征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气势汹汹,指着魏征的鼻子,厉声责问:“你为何挑拨我和太子的兄弟关系?说不出,今天就杀了你!”魏征微微一笑说:“唉!他要是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祸事!可惜呀!” 李世民就像一拳打到棉花上,噎了个哑口无言。但转念一想:这人有个性,性格刚直,最关键是他有智谋,如果能为我所用,那将是我的幸运啊! 想到这里,李世民做了一件让大臣们瞠目结舌的事: 他不但不计较魏征的傲慢无礼,没有杀掉他,反而优待他,让他当了詹事主簿! 魏征也十分感激李世民的知遇之恩,给李世民一次次的进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让李世民对魏征刮目相看。 于是,李世民将魏征任命为谏议大夫,开启了魏征的直谏之路,可以说,魏征和李世民一起开创了唐朝广纳谏言的风气。 但是,魏征的刚直有时让作为皇上的李世民都感到十分害怕。 一次,李世民得了一只鹞(古代打猎用的一种鸟),十分喜欢,将它放在胳膊上把玩,不料,魏征此时正从不远处走过来。 李世民见状立马紧张起来,心想,这要是让魏征看见,还不得没完没了地说他玩物尚志,爱好打猎,劳民伤财.......可是,这鸟也来不及躲藏了。 于是,李世民灵机一动,顺手将鸟揣进了自己怀里,魏征过来后,给李世民奏事,磨磨唧唧说了好久也不走,李世民不好催他,只好应合着。 结果,好不容易等魏征走了,李世民把鹞取出来一瞧,那只鹞早就断气了,害的李世民一顿心疼也没有办法。 李世民就这么害怕魏征,甚至有时候被魏征气得不行,扬言早晚要杀了他,可说归说,李世民还是非常护着魏征,直到魏征去世。 643年,魏征病逝后,李世民失声痛哭:“魏征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随后, 李世民下令将魏征陪葬在昭陵,为魏征亲手撰写碑文,还为他护送灵车到长安郊外。 可是,转身李世民就把魏征的墓碑推倒。 他对魏征的态度为何转变巨大呢? 原来,当时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夺太子位失败,结果,李承乾和李泰纷纷被废黜。可这跟魏征能有啥关系呢? 好巧不巧,魏征生前曾是李承乾的老师,而且,李承乾的手下有两个谋臣,分别是杜正伦和侯君集,这2人都曾受到魏征的推荐。 尤其是侯君集,魏征好几次在李世民面前推荐他当宰相,可此时的侯君集,却犯下这么大的罪过,还被李世民杀掉了。这让李世民很难不怀疑。 这魏征是不是生前就和李承乾合谋,于是,李世民马上派人,将自己亲手撰写的魏征的墓碑推倒了。 可2年后,当李世民远征辽东失败而归的时候,又想起了魏征,不禁感慨说:“如果魏征还在,不会让我有这次远征。” 于是,李世民又派使者去凭吊魏征,将墓碑再次立了起来,为了纪念他,还将魏征列为凌烟阁24功臣之一。 不管魏征有没有参与李承乾的合谋,魏征对于唐朝和李世民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正是有了魏征的刚直,和直言敢谏,才能成就李世民君明臣直的美名,让李世民得以匡正得失。 魏征不仅是李世民的大臣,还是李世民的诤友。正是有了魏征的刚直,才能让唐朝开创广纳谏言的风气,使得百官敢于进谏。 魏征是百官的领头羊,带头表率。 当然,也正是有了李世民的开阔胸襟,才让魏征能够发挥才能。 李世民和魏征互相成就,才造就了大唐包容的风气。

0 阅读:251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