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历史的幽灵
琅琊人左史
2025-04-01 15:02:08
秦朝建立前,七国实行的是贵族政治,由贵族治国,贵族世袭,他们就是最早的门阀。
秦始皇废除分封行郡县,全国官员由中央统一任免,废除官位世袭,也断绝了贵族再把持政治的源头。
消灭贵族门阀,也算是秦始皇的一大历史贡献。
但秦朝草创之初,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实行大破大立,导致二世而亡。
刘邦立国后,不得不借鉴秦亡的教训,向贵族势力妥协,搞了个分封和郡县并行的郡国制,结果就酿成了七国之乱。
再之后汉武帝努力限制皇室贵族,终于再一次禁绝了贵族政治。
汉武帝为了避免贵族政治的复辟,开始革新人才选拔机制,选举官员不再看出身,而是看德行。
察举制就应运而生。
汉武帝命全国各郡都要推荐孝廉,这个人才必须有孝行,有廉绩。孝廉不用看出身,只要能够做到孝且廉即可。
各地被举荐的孝廉,汇集到中央后,还要参加二次考核,考核通过方能授官。如果发现滥举,则推荐人和被荐人都要受到处罚。
察举制开始把官禄向底层开放,这是对贵族政治复辟的最好的限制武器。
汉朝灭亡后,三国时期曹魏名臣陈群有鉴于察举制选拔人才已经僵化失效,无法再选拔优秀的人才,故而在察举制基础上创制了“九品官人法”,即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也叫荐举制,由朝廷在各地任命中正官,将人才划分为九等,由中正官对人才进行评级选拔,从而择优任命官员。
因为是荐举,地方大族垄断了官位,魏晋门阀世家由此生成。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有感于世家大族对其集权的掣肘,就想办法削弱世家大族的实力,所以科举制便应运而生。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不论出身,无需推荐,都可报名考试,这是再一次对底层放开了上升通道。
这才实现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朝建立后,有感于旧势力的强大,不得不对门阀士族妥协,科举制虽然仍旧实行,但被世家大族把持。
李世民登基后,就想抑制门阀士族,他修氏族志,就是想削弱崔卢王郑这些传统豪门,只可惜效果不大。他的重臣房玄龄和李世勣还是上赶着和世族联姻。
唐朝的五姓七望,是时人羡慕的门阀大族。
直到黄巢横空出世,对世家大族无差别的物理消灭,才让门阀士族元气大伤。批判的武器(科举制)比不上武器的批判(黄巢),当一个不合理的事物长期存在又不能有效解决的时候,最终只能付诸于暴力。
如果秦始皇的废分封行郡县是对贵族政治的第一次格命,那么黄巢屠杀世家大族就是对门阀政治的第二次格命。门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