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小克鼎,光绪之弟→福开森→金陵大学

坚持走路 2025-04-01 15:03:09
P1-7,小克鼎,南京大学博物馆 P9-10,小克鼎,上海博物馆在深圳特展 P11-12,小克鼎,故宫 P13-14,克钟,故宫 P16-17,大克鼎,上博东馆 P18,大克鼎,上博人广馆 【小克鼎】 西周孝王时期(公元前10世纪末) 通高 28.5厘米,直径 29.0厘米 鼎圆形,方唇宽沿,口微敛,垂腹,立耳外撇,蹄足。口沿下饰窃曲纹,间隔以六道扉棱,腹部饰大波曲纹,足上部饰浮雕兽面纹,两耳外侧饰夔龙纹。 小克鼎为西周中晚期的典型器物,代表了西周礼制的成熟。 除了纹饰和器型,小克鼎最大的价值还在于鼎内壁八行72字铭文,记载了器主人为“膳夫克”。 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但是克有八鼎,比天子少一个,又比诸侯多一个。 克究竟是谁?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地位?他既是给周天子做饭的膳食官,同时他又有军功,负责传达周天子命令。 西周时期,没有那么多行政体系的分割,克身兼数职,同时他的祖上又是武王的亲弟弟,所以王对他特别信任。 小克鼎是与大克鼎一起出土的。清光绪十六年 (1890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包括大克鼎1件(P16-18),现藏上海博物馆,小克鼎7件,克钟五枚,还有克盨等多件器物。 小克鼎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1件)、故宫博物院(1件)、南京大学历史系(1件)、天津艺术博物馆(1件)和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1件)、藤井有邻馆(1件)、书道博物馆(1件)。 目前,8件克鼎散落在世界各地。其中,南京大学收藏的这一只身材最小巧,纹饰更加细腻。 珍藏于南京大学博物馆的这件小克鼎,曾为清光绪皇帝之弟、海军大臣载洵所藏。 为何小克鼎会流传至南京大学?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福开森先生,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汇文书院的首任院长。 1911年,福开森得小克鼎于北平。1934年,将其捐赠给金陵大学。 福开森精通汉语,说得一口地道的南京话,写得一手端正的汉字楷书,尤其钦慕中国文化,热衷鉴别与收藏中国古董字画。除了小克鼎,福开森在华期间还收藏了大量中国珍贵文物。 2012年,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二源广场矗立的那座青铜大鼎即源出于此。 南京大学的文物收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 彼时,中央大学已开始收藏殷墟甲骨、金石拓片、名人书法等。金陵大学接受了其创始人、美国收藏家福开森捐赠的千余件文物。 新中国成立后,校内出土文物也陆续归藏,考古专业师生在外出考古实习中,也取得或获赠多批珍贵文物。 南京大学博物馆

0 阅读:1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