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上海知青林小兰下乡到延边,与男友恋爱后,怀有身孕。二人不知所措,这时,隔壁67岁的李阿妈听说后,劝道:“留下吧,我帮你们养。” 小兰是上海市塘桥中学学生,和同学共16人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村在下乡,被分配到吉林延边和龙公社西城大队。 和小兰一同分配到西城,其中一个是她的同班同学姚柞塘,初到农村,一切都是陌生,姚柞塘的体贴和关心温暖了小兰孤独的心,两人慢慢产生好感,谈上了恋爱。 可是,毫无防备的是,一天小兰该来的好事,竟拖延10多天,早上时不时的恶心,让她有了不祥预感:坏了,中招了。 慌乱的她一路小跑找到地里正在干活的姚柞塘,姚柞塘一听,吓得脸上冒出冷汗,不知所措。 回到集体宿舍,他两来到邻居67岁的孤寡老人李义军家中,打听附近有没有卫生院时,老人奉劝小兰:“留下吧,我帮你们养。” 原来老人年轻时怀孕,孩子流产,以至于一辈子再无法怀孕。 没主意的两人听从老人的意见留下孩子,找到大队登记结婚。 然而,生产那天,小兰因孩子太大,导致难产,看着李小兰哭喊的嗓子快哑了,身旁的阿妈想这样耽搁下去恐怕不行,大人遭罪不说,时间久了肚子里的孩子受不了。 于是,天微亮,李阿妈拄着个棍子,步行10多公里去邻村找来接生婆。 小兰终于顺产生下一个大胖小子,为了纪念,起名叫延民。 月子里,小兰没有奶水,饿得孩子哇哇大哭,急的李小兰跟着直掉眼泪,干着急。 看在眼里的李阿妈,转身回家把下蛋的老母鸡杀掉,熬成汤端给小兰补身子,看着孩子咕咚咕咚大口吸吮着奶,小兰和李阿妈会心一笑。 一晃10年,小延民长大了,可是放学回家的头件事还是来看李奶奶,从小在奶奶背上长大的小延民,跟奶奶感情深厚。 有一天,小兰夫妻两接到大队的通知,他们享受回城待遇,一家三口可以返城。终于熬到这一天,想到苦尽甘来,两夫妻眼眶湿润。 可是,想到李阿妈,10多年来,一路的帮扶和照顾,深入骨髓的亲情,他们舍不得丢下她一人。 当时口粮是按人口供应,可是李阿妈没有上海户口,回去吃饭是一个大问题。 小兰写信征询父母的意见,岂料父母爽快回答:口粮每人少吃一口,足够养活阿妈,不用担心。 小兰长舒一口气,有父母的支持,小兰顿时心里有了底气,立即跑来告诉李阿妈,可不料李阿妈却拒绝了她。她说:“农村呆的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怕是适应不了。” 小兰满眼着急:“你都77岁了,以后有病有灾可怎么办?我们又不在你身边。”说完,低着头,掉下了眼泪。 这时,靠在奶奶怀里的延民,晃着奶奶的手:“我要和奶奶在一起。”奶奶抚摸着孩子的头发,红着眼睛点点头。 一家4口顺利回到上海和父母挤在36平方的房子里,虽然条件艰苦,但一家人和乐融融住在一起,比什么都开心幸福。 然而,1991年,89岁的李阿妈突然晕倒昏迷,小兰夫妇紧急把阿妈送去医院,可是终究没能抢救过来。临终前,老人拉着他们的手,和他们微笑告别,然后看向了远方。 小兰明白老人的想法,趴在阿妈耳边轻语道:“放心,阿妈,我送你回延边。”老人缓缓闭上了眼睛,面容安详。 小兰夫妇,在人生患难之际,是李阿妈伸出援手,给与两个年轻人正确的指引和无私的帮助。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李阿妈用她质朴的爱温暖滋养着两个年轻人的心。 奶奶一手带大的孩子,对奶奶有着深深的依恋,是无法割舍的情感。 面临回城,小兰夫妇的不舍和担心,他们用行动回报反哺李阿妈,你照顾我小,我养你老。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愈发显得格外珍贵。 这场双向奔赴的爱之旅,谱写了人世间淳朴的情感,犹如盛开美丽的玫瑰花,沁人心脾!
1969年,上海知青林小兰下乡到延边,与男友恋爱后,怀有身孕。二人不知所措,这时
寻墨阁本人
2025-04-01 17:15:26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