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临床治愈”通常指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出现)、HBVDNA持

廷至谈健康 2025-04-01 18:46:44

乙肝“临床治愈”通常指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出现)、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以及肝功能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这一状态被称为功能性治愈。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功能性治愈已大幅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但由于cccDNA仍可能残留,复发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治愈”更多强调的是临床上无活动性病毒复制和肝损伤,而非彻底根除病毒。乙肝临床治愈健闻登顶计划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两类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NAs)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

核苷(酸)类似物(NAs),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炎活动性,但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难以实现HBsAg清除,从而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

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通过免疫调节机制,部分患者可实现HBsAg清除。然而,干扰素的应答率较低,且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为此,近年来多中心研究和临床试验(如珠峰项目、Anchor研究)尝试通过联合用药或序贯治疗策略提高治愈率,部分研究显示联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特别是基线HBsAg水平较低者)实现超过30%的HBsAg清除率,从而朝着临床治愈迈进。

现阶段,追求临床治愈的策略主要适用于以下患者群体:非肝硬化患者、HBsAg水平较低的患者和年轻患者,并非全部患者。

非肝硬化患者,肝脏结构和功能相对完好者对免疫调节治疗反应更佳。

HBsAg水平较低的患者,低病毒载量和较低的抗原负荷使得治疗干预更易达到清除效果。

年轻患者,免疫功能较好,对抗病毒治疗的耐受性和应答率通常更高。

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长期病毒抑制依然是主要治疗目标,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

目前的治疗瓶颈主要在于cccDNA难以根除、单一药物治愈率有限、联合治疗需个体化设计。

cccDNA难以根除,尽管功能性治愈可改善临床结局,但体内cccDNA的存在使得复发风险始终存在。

单一药物治愈率有限,NAs和PEG-IFNα各有优劣,单药治疗在大部分患者中难以实现理想的治愈效果。

联合治疗需个体化设计,不同患者的基线特征(如HBsAg水平、免疫状态等)要求治疗方案更加精准和个体化。

新型疗法(如siRNA、衣壳抑制剂、治疗性疫苗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这些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并克服现有治疗的局限性。然而,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虽然治愈前景可期,但在大规模临床应用前仍需更多数据和安全性验证。

中国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目标正逐步从长期病毒抑制向功能性治愈转变。现有的NAs与PEG-IFNα治疗虽在部分优势患者中取得突破,但整体治愈率仍受限于病毒生物学特性及患者个体差异。

0 阅读:190
廷至谈健康

廷至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