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事故,“烧死”的三个人,为新能源汽车的智驾系统献祭。几个致命隐患,改变不了智能化的趋势,包括智驾飞机。 事故过程不细表了,小米现在公关也难做,夜间行驶、视线不佳,疲劳驾驶,比“打不开门”的责任本质要更高,他们不是还提供了“说明书”吗?可小米的人不能这么说,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公布事故的完整数据及过程。
但很明显,大家讨论的重点已经少见关于“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最高时速116,撞击时候96,从系统提示到事故发生2秒的时候,可以开出去六七十米了,高速上的能见度即使到了晚上也不止这些吧,仅仅是因为摄像头或者激光雷达的区别吗?
更多还是现在对于“智驾”的盲目相信,还看到网友全程脱手,一家都在车上睡觉,还能自动出高速,开回小区。
咱不否认现在的技术可以实现这样的水平,但可靠性还是差的多,飞机也有自动巡航,可还得人操作,上海还有无人轻轨出事的几率是所有地铁线路中最高的,他们因为特殊的原因用机器、科技、计算机,但仍然是辅助人类,而不是替代。
不否认未来,但“路况”千差万别,再用DS辅助训练,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却足以致命,这些问题普遍适用于特斯拉、比亚迪、小米、蔚来等所有汽车上。但也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让系统继续升级,让智驾功能越来越靠得住。
至于打不开门把手,在怪司机没看操作手册的时候,也要想想,一个门把手,做的“科技”、“智能”、“隐藏”的意义是什么?还是营销的噱头?
还是老观点:
致敬现在体验新能源、体验智驾的司机,他们在为未来的科技在做贡献,也对上海新能源车送绿牌的政策表示理解。
但我还是暂时开油车吧,不敢过早的拥抱科技;智驾嘛,辅助可以。
关键还是回归到安全驾驶的要求:不超速、不疲劳驾驶、保持安全车距。
大白天的睡足了,2公里视线范围内看不到几辆车,开个144没问题。
该快就得快,该慢还得慢。
这时估计又有人要夸山东高速了。
本文作者
建议小米出个不带智驾的版本 价格再降一点 反正买这车的又不是看中智驾 不要拿个供应商的半成品 把用户当实验
月光下的回忆
吃饭会噎死,要不要吃饭?走路会平地打跌,要不要走路?本身智驾就是自动辅助驾驶,这是明确了的。而且智驾也是在不断升级,华为最初的智驾也没现在这样,也都是一点点收集数据,一点点升级而来,也还要一点点继续升级,继续更牛掰!那就祝小编这辈子开不上任何一款带智驾的车。
雨夜星空
[抠鼻]广告做得震天响,一出问题就说有说明书,买车的开车有几个认真看过说明书的。
7onEHH
开没开地图?这种高速有施工地图好像有提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