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骗了!当年买航母瓦良格号的钱不是他付的!多年以前,国内证券公司大亨邵淳爆猛料,当年徐增平买瓦良格号的钱,是自己垫付的,因为这件事,自己也受到了牵连,6个部委联合起来调查我,差点就“以儆效尤了……” 在大连的一家医院里,81岁的邵淳静静地走完了他的一生。这位曾经的华夏证券董事长离世的消息很快登上热搜,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一位金融大佬,却不知道他与中国第一艘航母之间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航母以前没人卖,以后也不会。我们别无选择。"这是邵淳生前最后一次公开谈及航母事件时留下的话。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一个人近20年的沉默和牺牲。 翻开邵淳的人生履历,1999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这位华夏证券的掌舵人突然被撤职,从年入百万的公司高管一夜之间变成了月薪仅3000元的普通职员。这样的处境一直持续了19年,直到2018年国家才为他平反,补发了这近20年来的工资差额。 邵淳的妻子后来在一次采访中透露:"那19年里,他从未向任何人抱怨过。每当我心疼他时,他总是微笑着说'此生无憾'。"这份淡然背后,是他对一个重大决定的坚守——为中国第一艘航母垫资。 长期以来,公众普遍认为瓦良格号是香港商人徐增平一手促成买下的。徐增平确实是这个计划的发起者,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已经资金链断裂的徐增平根本无力支付这笔巨款。真正拿出钱来的,是邵淳。 这份被尘封了26年的秘密,直到邵淳晚年才有限度地被揭开。作为当时华夏证券的掌门人,邵淳为瓦良格号的购买垫资超过2000万美元,总计投入达3亿元人民币。这一举动不仅违反了金融行业的规定,更引来了六个部委的联合调查。 虽然最终证明邵淳并非出于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国家的战略需求,但他依然因违规操作被撤去了公职。面对这样的结果,邵淳选择了沉默,从未公开争功诉苦。 2018年,国家不仅为邵淳平反,还授予他"航母突出贡献"等一系列表彰,肯定了他为中国航母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然而对于邵淳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曾经的"废铁"瓦良格号,如今已成为名为"辽宁舰"的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并且催生了后来的山东舰、福建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多艘航母的国家之一。 1998年,这是一个看似平常却改变了中国海军历史的年份。当时的中国,军费仅有107亿美元,只是美国2800亿军费的零头。在国际军事博弈中,中国急需航母这一战略利器,但从设计到建造一艘航母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乌克兰决定出售从苏联继承的瓦良格号航母。这艘原本价值数十亿的庞然大物,虽已近乎报废,但对渴望拥有航母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机会。 香港商人徐增平最先看到了这个机会,他计划将瓦良格号买下后送给祖国。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徐增平很快发现自己的资金链已经断裂,根本无力支付这笔巨款。更严峻的是,美国已经开始以造价的三十分之一——仅2000万美元的低价试图收购这艘航母,并暗示将其彻底销毁。 走投无路的徐增平找到了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国家需要航母,但钱不够!"徐增平的言辞恳切。邵淳深知这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一笔商业交易,而是关乎国家海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 当时的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贺龙将军之子)对邵淳说了一句话:"这是民族唯一的机会!"这句话最终促使邵淳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以第三方企业身份,挪用3亿资金为航母项目垫资,甚至不惜抵押个人全部资产。"若失败,我愿坐牢!"邵淳的这句豪言壮语,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然而,购买只是第一步,将瓦良格号运回中国的过程堪称惊心动魄。2002年,当航母刚刚驶出黑海,土耳其突然封锁海峡,并提出10亿保证金的勒索条件,否则就要将航母拆解成废铁。美国在背后煽风点火,拖船费每天高达5.8万美元,邵淳因此压力巨大,据说一夜之间头发都白了。 就在这危急时刻,希腊政府站了出来,为中国担保免除了10亿保证金。更感人的是,希腊还派出拖船在9级风暴中协助航母通行。在这个过程中,一名希腊水手为固定缆绳不幸坠海牺牲,用生命护送瓦良格号完成了15,200海里的漫长旅程。 最终,瓦良格号于2002年抵达中国。经过十年的研究和改装,这艘曾被视为"废铁"的航母,在2012年以"辽宁舰"的新身份正式服役,成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它不仅填补了中国航母领域的空白,更开启了中国自主研发航母的新篇章。
美国人在中东很急,只要胡塞武装能击沉一艘美国航母,那美国引以为傲的军事霸权将彻底
【12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