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从哪里吹来的妖风,各高校争先恐后地删减文科专业。 诚然,就就业率来看,过去的这些年,文科专业、尤其是较为冷门的文科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几乎无人问津。如果说民办高校出于逐利性,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自身专业设置,那也无可厚非。但是,众多吃公粮的公办高校也不甘在削减文科专业的路上落后于人,这着实让人难以理解了。 也许是这些年遭遇科技封锁的艰难跋涉,才给了人们一种假象: 文科专业纯属花架子,根本没有实用价值!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近日,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在中关村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针对目前火热的AI做了重要发言。 朱松纯把AI归纳为五个层面: 一、哲学层面:探讨“智能”的本质。 二、理论层面:建立认知的数学框架,如逻辑学、统计建模、概率计算。 三、模型层面:根据框架构建具体模型,如判别模型、生成模型、大模型等。 四、算法层面:在具体模型下,开发优化算法,提高计算、推理、训练的效率。 五、工程与部署:把模型落地到硬件、平台,优化存储、计算,形成可用的产品和系统。 现在媒体热炒的AI仅仅停留在第四、五层。如此看来,这的确是纯理工范畴。 但是,这样的AI,是空中楼阁。“归途只不过是鹦鹉学舌。”朱松纯直言不讳。 朱松纯强调,AI的底座和前沿都在文科,如果想在中美竞争中取得突破,关键要在于第四层和更高的哲学与理论创新。 朱松纯的话里话外,无不强调,科技新贵AI与文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文科是科技的底座和归途。 我问DeepSeek:如果没有故事,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他的回答一针见血: 倘若故事从人类文明中消失,世界将陷入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坍塌。这并非单纯的文化荒漠化,而是人类认知系统的全面崩解。 与我们的直观感受不一样,文科才是世界的骨骼,理工科只是骨骼间的血肉。 如果文科消失,那世界必然坍塌。 从经济角度看,当前吃穿用住行消费日渐趋于饱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极,主要仰仗文化势能。 汾酒依托杏花村遗址的酿酒历史(南北朝宫廷御酒、唐代诗词记载),以及晋商推动的全国化传播,形成深厚的白酒文化底蕴。通过系统梳理古籍文献、考古资料,出版《汾酒史话》等专著,并邀请文学名家采风,强化文化认同。 推出“青花汾酒30·复兴版”等复刻经典产品,以青花瓷包装融合传统陶瓷艺术。 将杏花村厂区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游客可体验酿造过程,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产业。 举办“汾酒杏花节”,通过舞蹈、戏剧演绎酒文化,并跨界时尚、艺术推出联名款服饰,吸引年轻消费者。 文化势能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把不同的旧商品或服务合理嫁接,创造新商品,促进新消费。 网络知名大V九边Pro认为,我们已经步入灵活就业时代。 九边解释,灵活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式——没有工作,就自己创造个工作。 为自己创造个工作,最普遍、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就是依靠文化势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如目前流行的制作各种短视频等。 总之无论是重要性还是就业前景,盲目跟风削减文科专业都是短视行为。 如今丢弃文科如垃圾,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又会劳民伤财地重组文科专业。
不知道是从哪里吹来的妖风,各高校争先恐后地删减文科专业。 诚然,就就业率来看,过
丁丁聊社会趣事
2025-04-01 22:32:05
0
阅读: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