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岸英唯一的一张回韶山祭祖的珍贵照片,这次祭祖意外收获,亲戚珍藏的3张合影交给了他。 14岁时高瑞欣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八路军冀中军区所属的中学。 在学校里,高瑞欣不仅接受了基本的文化教育,还接受了军事训练。 1943年,他随学校搬迁到延安,并加入了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同年,他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他在学习上的卓越表现,进入了中央军委工作。 随后,他被分配到军委一局担任参谋。 在1947年,他调入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成为彭德怀元帅的参谋。 进入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后,高瑞欣不断学习各类军事知识。 短短几个月内,他便深得彭德怀的喜爱和信任。 除工作外,高瑞欣还有一个兴趣爱好,那便是象棋。 年纪轻轻的他棋艺精湛,经常与彭老总对弈。 彭德怀也在闲暇时也与他分享棋艺的乐趣,二人关系逐渐超越了单纯的上下级关系。 1948年,高瑞欣在一次扩大会议上,代表西北野战军向毛泽东和其他高层领导汇报了各类武器的情况。 毛泽东对他的汇报表示认可,并在与他交谈中提醒他要更加注重战场上的实际应用。 1949年,彭德怀亲自安排他返回家乡探亲,并趁此机会与未婚妻李翠莲订婚。 随后,两人结婚并一同前往西北军区工作。 工作之余,高瑞欣还特意去西安探望彭德怀,二人谈及了工作与生活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带领中国军队赴朝作战。 尽管志愿军司令部中已有多名参谋,高瑞欣依然被调往朝鲜前线。 在当时,虽然高瑞欣的妻子李翠莲已经怀孕,但她并未因丈夫远赴前线而阻止他。 高瑞欣在经历长途跋涉后抵达朝鲜大榆洞。 彭德怀得知他到达后,热情迎接。 高瑞欣加入了参谋工作,继续为彭德怀起草命令和拟定电报。 在朝鲜的日子里,志愿军司令部多次遭遇空袭,彭德怀始终提醒身边的人做好防空准备。 1950年,四架敌机经过后,志愿军人员逐渐从防空洞中走出。 就在这时,敌机假装飞走后突然返回,投下大量燃烧弹。 高瑞欣和毛岸英等人跑进司令部准备拿取文件时,不幸被火焰吞噬,最终英勇牺牲。 毛岸英年仅28岁,而高瑞欣仅23岁。 彭德怀在得知消息后,久久未语,最终在草拟电报时表达了他的沉痛。 这份电报传递给了中央军委,周恩来也为此事深感痛心。 西北军区直到高瑞欣妻子李翠莲生产后,才将此消息告知她。 毛岸英的成长故事令人注目。 毛岸英自1936年到苏联求学,直到1946年返回祖国,整整在苏联生活了十年。 那时,毛岸英已经成为一名接受过西方教育、在军事上有相当造诣的年轻人才。 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毛主席会让他回国后从事重要的外交或军事工作。 然而,毛主席一贯重视中国的农业问题。 在他看来,解决了农民的问题,国家的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因此,毛岸英被派往农村,参与土地改革工作。 毛岸英带着化名“杨永福”抵达了山东省北部的阳信县,这里距离黄河不远。 毛岸英与康生、邓子恢一同前往这一地区。 当地百姓并不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在阳信县,毛岸英住在张家集的一位老农民家中,名叫张元林。 他穿着简单,在那个时代,干部们习惯在口袋里放一支钢笔,而毛岸英虽有一支精致的美国产钢笔,却常常使用最普通的钢笔。 一次,村民们想要开展豆芽加工,但苦于无法获得绿豆。 当他们求助于“杨永福”时,毛岸英并没有推辞,而是通过各方协调,最终为乡亲们解决了绿豆的难题。 一次,他看到一些干部过于严厉,几乎无情地整治百姓。 毛岸英曾公开表示,这种做法不符合政治家的风度。 毛主席认为,毛岸英能够在基层敢于直言不讳,反而是件好事。 在阳信县期间,一个联防负责人因个人私利绑架了13名乡亲,威胁要以通匪罪名枪毙他们。 毛岸英得知此事后,迅速采取行动,写下纸条要求立即释放被绑架的乡亲,并指责此举是“极左”。 这张纸条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肇事者最终放人。 1948年,毛岸英因工作调动不得不离开张家集。 当地百姓感到非常不舍,纷纷送行。 参考文献:[1]刘益涛.对《也谈毛岸英兄弟赴苏过程中的相关史实》的几点质疑[J].中共党史研究,2004(5):77-80
毛泽东在军事上的4大疑问:第一,为什么从来不拿枪?毛主席是中国近代公认的
【1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