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评价黄百韬啊,其实两个字就够了:孤臣。   1920年,年仅21岁的黄百韬通过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2 00:48:21

要评价黄百韬啊,其实两个字就够了:孤臣。   1920年,年仅21岁的黄百韬通过选拔进入了士官培训学校。   在这里,黄百韬还结识了张宗昌。   张宗昌,北洋时期名声显赫。   早年,他曾投靠直系军阀冯国璋,并被冯国璋任命为教育团监理。   因此,黄百韬在这里与张宗昌结下了师生之谊。   1920年,黄百韬从金陵军官教育团毕业。   正当他以为自己会如愿成为一名侍从副官,进入正军体系时,他最重要的靠山江苏督军李纯突然去世。   李纯的死因在当时众说纷纭,但实际上,很多人认为他是被皖系势力暗杀。   李纯去世后的江苏局势动荡,齐燮元接任了江苏督军,而黄百韬只得从排长起步。   直到1925年,黄百韬才终于从排长升至连长。   年底,张宗昌在张作霖的支持下进军江苏,黄百韬所在的部队被迫投降。   正在绝望之时,黄百韬发现,曾经的恩师张宗昌成为了新的赢家,便主动投奔了他。   张宗昌一向擅长招募兵员,黄百韬被纳入张宗昌的直鲁联军中。   在此后的几年里,黄百韬的职位迅速上升,从营长到团附,再到团长,甚至在1927年底成为了旅长。   随着北伐军的逼近,张宗昌的直鲁联军遭遇了惨败,张宗昌也被迫下野。   黄百韬所在的部队被白崇禧收编,而黄百韬并未成为桂系的一员,反而随着他的上司徐源泉转向了蒋介石阵营。   徐源泉原为直隶军务帮办,看到张宗昌的势力即将瓦解,便果断投向了蒋介石。   在1928年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后,南京政府接收了陆军大学。   蒋介石担任陆军大学校长。   早期的黄埔军校虽然能快速培养军事人才,但在高级军事理论与战役指挥等方面有所不足,陆军大学的成立恰好补足了这些短板。   陆大的学制约一年半,1932年从北平迁至南京。   蒋介石对陆军大学的重视程度极高,他担任陆大校长长达21年。   在他的领导下,陆大主要选拔现役青年军官进行深造。   陆军大学设有“正则班”招收学员,但也针对特殊需求设立了“特别班”。   特别班主要是为了给那些年龄或军衔较高的中高级军官提供深造的机会。   特别班从1928年至1949年共招收了八期学员,如卫立煌、冯治安、孙良诚等,均为特别班的毕业生。   黄百韬就是在特别班第三期学习。   送杂牌军官到陆大学习,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军事业务能力,也是为了暂时解除他们的兵权,便于改造或吞并这些部队。   此后,黄百韬毕业于陆军大学,在冯玉祥的第六战区和冀察战区,黄百韬几乎都以幕僚身份出现,身处于较为边缘的职位。   在担任军委会高参期间,他因一篇论文意外引起了何应钦的注意,才得以被提拔至第三战区担任参谋长。   第三战区原本的参谋长是陆大特别班的邹文华,然而顾祝同选择了黄百韬。   随着黄百韬在工作中的表现,他很快获得了顾祝同的信任。   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孟良崮战役与南麻战役中,黄百韬的表现尤为突出,尽管他曾被弹劾,但都得到了顾祝同的力保。   黄百韬所执掌的第25军,一度是中央军的嫡系部队。   第25军在抗战期间曾经屡次变化其下辖的各师编号,但其派系始终未曾改变。   此军的组成虽然多次调整,但其主力始终保持着蒋军中央的派系属性。   黄百韬掌管此军后,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声望。   第25军曾参与了“皖南事变”的镇压行动。   在黄百韬的领导下,第25军多次参与了重要战役,展现了较强的战斗力和反应速度。   1946年初,他接管了整编第25师,开始负责指挥多个师团,参与了多个重要战役的指挥。   此时,在淮海战役和其他关键战斗中,他的表现再次证明了他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   与其他部队不同,他在房屋墙角打洞设置机枪,能够同时防守两条街面,减少伤亡。   他还引入了先进的特种部队,如伞兵部队和快速纵队,在豫东战役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尽管如此,由于伤亡过大,特种部队的士气下降,一些部队纷纷撤离一线。   黄百韬最终依靠自己常规部队,在战场上发挥出色,首创机枪阵战术,大幅减少了敌军进攻的效率。   解放军伤亡惨重,但黄兵团的顽强抵抗使得战局持续了半个月之久。   碾庄战役结束后,黄百韬在突围途中被击中,最终自尽。   参考文献:[1]李宝明.黄百韬兵团被围缘由考辨[J].安徽史学,2018(5):85-93  

0 阅读:39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