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被救住进医院,同病房一人见葛英雄不断被请去做报告,无限光荣,十分羡慕,他也想过这种英雄般的生活,他熟知葛振林英雄事迹和细节,出院后他伪造历史,装扮成假葛振林,也到处做报告。 建国初要召开全国英模大会,各大区上报英模名单,发现华北军区和中南军区都上报了葛振林,经追查,这才发现华北军区那个是假的。 1941年,五名八路军战士在河北易县的狼牙山上进行了一次战斗,誓死保护主力部队和大量群众的安全撤离。 当敌人逼近,子弹和手榴弹用尽,五人最终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选择跳崖。 其中葛振林和宋学义因被树枝挂住,幸运地得以生还。 此事迅速在抗日根据地传开。 晋察冀军区特别授予两位幸存者银质奖章。 在医院恢复期间,因其英雄事迹频频受邀做报告,成为许多人崇拜的对象。 同病房的一名病人便伪造身份,冒充葛振林,四处进行英雄报告。 全国英模大会筹备工作进行,各大区报送英模名单时,华北军区和中南军区都提出了葛振林的名字。 经查证,才发现华北军区上报的竟是冒名者。 在医院恢复后,葛振林进入了抗大二分校。 1945年,葛振林从抗大二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张家口警备司令部担任参谋职务。 此时,他的战斗精神依旧炽热。 进入1950年代后,葛振林调往湖南军区,担任独立16团副营长。 不久,朝鲜战争爆发,许多战士都希望能前往朝鲜战场。 然而,葛振林却被要求领导部队参与荆江水利工程建设。 葛振林深知,这同样是一场战斗。 他带领队伍挥汗如雨,彻夜奋战,用实际行动鼓舞全体官兵。 经过数月的辛勤劳作,水利工程顺利完成。 1952年,《人民画报》专门刊登了葛振林在建设现场的照片。 1960年代初,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筹拍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将葛振林和宋学义两位生还的英雄邀请参与拍摄。 在那段时间里,两位老战士重温了曾经的壮烈往事,并将当年狼牙山上的英勇事迹详细讲述给导演和演员们。 尽管年事已高,情感依然如潮水般澎湃。 两位英雄的眼中充满了泪水。 1963年,葛振林被调任湖南衡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一直到1981年,葛振林离休,他投身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 他走遍了全国200多所学校,进行了400多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报告。 身为革命英雄,他从未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家人谋取任何不正当利益。 每当有需要使用公车时,葛振林总是尽量避免,时常让保姆推着轮椅去看病。 葛振林与妻子在简陋的家中生活了四十多年,家里的家具和电器几乎没有任何更新。 他不追求奢华,甚至连一件新衣服也很少穿。 尽管家中并不富裕,葛振林教导自己的孩子们要努力工作、艰苦奋斗。 他也不断关注着家乡的进步。 他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国防教育展厅以及生活设施的改善都付出了自己的力量。 村里的水泥路、新建学校以及荒地改良等项目,都离不开他的支持。 1973年,葛振林回到家乡时,亲自为村里购买了电机和变压器。 他还时常与村干部们讨论村务工作。 记得有一次,他在走访时发现村西的荒滩可利用,便提议将这片荒地改造为良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一个月,荒滩变成了150多亩的耕地。 他还积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每次回到家乡,总是带着礼物亲自探望这些老人。 尽管晚年健康状况堪忧,葛振林依然不忘家乡的长辈。 村里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生活困难,葛振林多次给予物资和金钱。 他的三儿子令他操心。 葛振林的三儿子葛拥宪,他以父亲为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豪感逐渐转变为优越感。 葛拥宪在进入工厂工作后,逐渐对普通的工作环境感到失望。 他不再用心工作,开始与不良人士交往,最终染上毒瘾。 面对儿子的堕落,葛振林内心充满痛苦。 葛拥宪为满足毒瘾,不仅盗取家中财物,还将父亲的红旗勋章盗走并变卖换取毒品。 葛振林得知后,依然决定宽容儿子。 可惜,毒瘾的束缚让葛拥宪继续走上不归路。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葛振林决定报警,要求依法对儿子进行处理。 葛拥宪最终经过改造,戒除了毒瘾。 2004年,87岁高龄的葛振林因病住院,在医院里他依旧为节省国家资源考虑,时常要求护士关闭空调。 2005年,葛振林的病情恶化,许多人纷纷向他表示关心与慰问。 3月,葛振林因病去世。 家乡的乡亲们,纷纷前来表达他们的敬意。 参考文献:[1]李芙蓉,王凤刚.狼牙山壮士葛振林[J].兰台世界(上旬),2007(01S):61-62
当年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被救住进医院,同病房一人见葛英雄不断被请去做报告,无限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2 00:48:21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