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事故,这应该是小米su7发布一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并且小米YU7即将发布,在这个节骨眼,对于小米和雷军来说,这都是目前小米遇到的最大挑战。 看到网友讨论得非常激烈,我也分享一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我不站队 一方面是现在只有小米公布了这辆车的行驶数据,具体的事故细节还未公布,我不口嗨免得被打脸,我们静等具体的调查结果。 另一方面,小米虽然以“性价比”著称,但毕竟是资本一方,之前X奔X劳就出现过店大欺客的行为,所以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消费者,我不想为资本家呐喊,这会增加大家维权的难度。但是作为消费者,现在还没有公布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把全部责任归到汽车厂家有点不妥,不能说谁哭得大声谁就有糖吃。 三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非常痛惜,这一点很难不共情,但共情的同时我们应该知道事故的全过程,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不单单是小米su7,是所有汽车厂家都应该避免掉)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作为消费者,说不定某一天我们也需要一个渠道来发声(真的很容易碰到一些不负责的平台和品牌),所以这很矛盾。最终责任怎么划分,我们等后面官方的结果。 第二、不要过度依赖辅助驾驶 再精密再安全的交通工具也会出事故,飞机高铁如此精密的交通工具也出现过事故,汽车也不例外。 并且从一个软件从业者的角度来说,软件跟硬件一样,一样有出现bug出现故障的时候,所以功能越多,那么程序设计就会越复杂,出问题的概率就越大。这跟硬件也一样,零部件多了,那么出故障的概率也越大。 并且之前有明文说过,L1L2这些都叫辅助驾驶,不叫自动驾驶。哪怕是L3级别的,也叫自动辅助驾驶。所以我很讨厌一些汽车品牌在宣传的时候各种夸大宣传,一些消费者甚至还有双手脱离方向盘的,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真的是无知者无畏。 另外一个很纠结的点,辅助驾驶和自动辅助驾驶,还有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这出了事故到底怎么算?辅助驾驶是汽车厂家设计的,但车是消费者的,同时又有保险公司夹在里面。 所以一些公司宣传自家的智能驾驶多么多么强大,那么做到什么级别(比如L3级)发生事故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这个也应该纳入考量,不然就老老实实的宣传辅助驾驶,别夸大宣传。毕竟智能驾驶不是手机UI,出点小问题都是致命的。 最后说说小米,su7这款车上市后出了几次事故后都经受住了考验,很多人更说“雷军首次造车,没有偷工减料的经验”,对小米汽车用料扎实起到很好宣传,并转换为订单,一车难求。 所以这次高速事故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大家也理性看待,小米本身就自带流量属性,之前经得起多大的赞美,这次就要经得起多大的批评。不能端起碗叫嗲,放下碗骂娘。
小米su7高速事故,这应该是小米su7发布一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并且小米YU
康源聊科技
2025-04-02 12:38:32
0
阅读:18
用户10xxx08
大电池车(叫新能源),保值率低,维修费高,要找充电桩,有里程焦虑,噪音大,冬天掉电快,跑高速电量消耗大,电路老化风险大,电池安全问题,智驾的智商低,造型浮夸,算了,只要油车生产,我就是开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