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大英博物馆低价捡漏了一副中国古画,为了能够将它保存下来,他们请人在画

夜白看娱乐 2025-04-02 13:22:58

1903年,大英博物馆低价捡漏了一副中国古画,为了能够将它保存下来,他们请人在画上涂了一层酸性物质,结果几十年后,古画开始风化。就在他们着急的时候,一个中国裱花师说:给我一碗糨糊,我可以给你搞定。 1903年,大英博物馆捡了个大便宜,用很低的价格买了一幅中国老画。 这事儿得从1900年说起,那时候八国联军闯进了北京,颐和园里的宝贝被抢了个精光。过了两年,有个在颐和园驻扎的军官,拿着一幅卷起来的画跑到大英博物馆,想卖了换点钱。博物馆的人一看,觉得这幅画不值钱,就用25英镑买了下来。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这画其实是古代大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的摹本,特别有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幅摹本啊,以前被好多文人收藏过,上面有明代项子京写的题记,唐弘文馆的印章,还有宋徽宗赵佶题的诗。但大英博物馆在保存这幅画时,却犯了好几个错。他们怕经常打开画会弄坏,就把画裁成了三段,还用日本的方式装裱起来挂着展,结果画很快就坏了。更糟的是,他们还在画上涂了一层酸东西,本想保护画,结果几十年后,画就开始掉色,纸和绢都分开了,绢也变得像粉一样。大英博物馆遇到了个大麻烦,到处找人帮忙修复文物,可是一直没找到好办法。就在大家都没辙的时候,中国的一位裱画师邱锦仙站了出来,她说:“给我一碗糨糊就行。”邱锦仙以前在上海博物馆干过,后来被请到伦敦修古画,她的手艺好,大英博物馆很信任她。 邱锦仙仔细瞧了瞧那幅《女史箴图》,发现画损坏得又厉害又复杂。她想了个招儿,把淀粉浆糊和化学浆糊混在一起用,这样既粘得牢又不会留下痕迹。她和助手花了两个多月,拿着显微镜,一点点地把分开的画和纸重新粘好,还给画上了色。结果,修好的《女史箴图》看起来跟新的一样。 邱锦仙真是厉害,用她的手艺救下了这幅宝贝《女史箴图》,让它能再保存好多年。希望以后科技更发达,能更好地保护这些宝贝。也希望有一天,这些中国的宝贝能回到自己国家。

0 阅读:53
夜白看娱乐

夜白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