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朱德正要骑马时,遇上十几个持枪敌军:“谁是朱德!”生死关头,妻子夺过朱德手中缰绳高喊:“我是朱德妻子,他是马夫,有本事你们来抓我”,说完,她跨上马就往外冲...
从小事候起,伍若兰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当时的传统观念要求女孩子们都要裹小脚,可伍若兰偏不肯听话,理直气壮地反问村长:"为什么男孩子不用裹脚呢?"一语点破了这一禁锢的愚昧。
她宁愿做一个"老姑娘",也不肯被旧习所缚,这份敢作敢为的个性,注定她将经历一段灿烂却又惨痛的人生历程。
伍若兰自幼就立下了报效祖国的志向,1924年,她加入了抗日武装,开始领导妇女们解放自我、投身革命的伟大事业,她的出色才能引起了一位重要人物的注意--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军事家朱德。
当时伍若兰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女革命家,她领导的宣传队深入村庄,用实际行动宣讲革命道理,帮助红军获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她那才智敏捷、富有魅力的形象,让朱德对这位年轻姑娘肃然起敬。
朱德本人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谋主帅,他早就从一篇宣传文章中了解到伍若兰的情况,内心对她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感觉,伍若兰那边也十分欣赏朱德卓越的军事才华和领导艺术,虽然两人年龄相差颇大,但对方内心的真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却让他们心生好感。
就这样,一段革命伉俪的佳话就这样缔结了,尽管朱德和伍若兰的婚礼十分简朴,条件有限,但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却是纯挚动人的,很快两人就结了婚。
新婚之夜,伍若兰甚至还因为自己的容貌而产生一些自卑,她说"我长得不漂亮,脸上有麻子,怕配不上你",朱德听后大笑,亲切地安慰道:"麻子有什么关系,你是麻子,我是胡子,我俩马虎马虎过一辈子就是了。"
虽然朱德当时的这个美好愿望终未能实现,但两人的革命事业却是殊死较量、患难与共。
在那恰逢内忧外患的危难年代,朱德获得了一位挚爱的伙伴,伍若兰也找到了心心念念的知音,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段令人动容、永垂不朽的爱情篇章。
朱德欣赏伍若兰那个"才智敏捷、富有魅力"的革命者形象,两人相见恨晚,最终在1928年缔结了革命伉俪的佳话,尽管他们的婚礼十分简朴,但彼此之间的感情却是那样纯挚动人。
不久,朱德和伍若兰就并肩作战,奋勇杀敌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伍若兰驰骋疆场,统领警卫连亲自冲锋陷阵,为掩护朱德部队的转移而英勇杀敌,由此赢得"双枪女将"的雄赫称号。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1929年2月的一次遭遇战中,她为了牵引走追兵,不得不高喊"我是朱德妻子,有本事来抓我!"最终被俘虏。
在狱中,伍若兰遭受了极其残酷的拷打,然而她浑身是伤、怀有身孕也从未吐露半句关于红军的机密,看着这位锐不可当的英雌,敌人无计可施,只能于1929年2月12日在赣州将她处以极刑,并将她的人头示众以儆效尤。
这一暴行无疑给朱德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悲痛,多年以后,朱德总爱在周围种植兰花,并谱写了著名的《咏兰》诗篇缅怀伍若兰:"几番秋雨几番风,洗去铅华只识红。"
伍若兰短暂却灿烂的一生,如一捧烈焰在黑夜中熊熊燃烧,她是朱德莫大的挚爱和战友,也是那个年代最彪悍最可爱的女革命家之一。
1932年,朱德在《井冈山》杂志上撰文追述伍若兰的事迹,赞颂她是"湘南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将革命思想灌输于群众,唤醒了他们的觉醒。
今天,当我们重新讲述伍若兰的故事时,她那颗赤诚爱国、视死如归的英雄之心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她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一个女性对自我、对家国的最高献礼,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位可爱的革命英烈和女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