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黄河岸边的绝美世界文化遗产
傲柏谈旅游
2025-04-02 15:08:04
从兰州出发,车程约2.5个小时,就抵达了炳灵寺石窟[搜索高亮]坐在地——甘肃临夏永靖📍
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如果来河西走廊,把它安排在启程之前,一路上再看其他的风景,就都会有它的印记。
♥️实用信息:
1⃣️ 炳灵寺石窟是由下寺、洞沟、上寺三部分组成;炳灵寺景区位于下寺,也是是开窟造像最集中的部分,目前开放下寺贴近地面的普窟和部分特窟,但也足够壮观。
2⃣️ 炳灵寺石窟共有5个特窟,它们分别是169窟、172窟、126窟、128窟和132窟169和172需要爬木梯子,上到大佛的头部上方参观,两个窟中间由木栈道相连,需要一起购票,一共300元(含讲解);其他三个特窟在地面,都各有特色,注意特窟不可拍照。
3⃣️ 由于修建刘家峡大坝,部分窟龛已经被淹没在水下,所以只能看到文字而看不到原本的石窟,我们现在走的栈道距离原本的地面层大约有10米高。
4⃣️ 参观路线:进入景区后从1窟走到171窟(大佛)后过桥拍摄大佛,顺路走继续参观第16窟卧佛,后顺路即可出景区。
[kissR]炳灵寺各时期的造像风格:
[一R]十六国至北朝(西秦、北魏、西魏、北周)
1)西秦时期(385-431年):炳灵寺的开凿始于十六国时期的西秦,第169窟为典型代表,窟内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题记“建弘元年”(420年),证实其早期开凿年代。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艺术影响,佛像面容方圆,身躯健硕,衣纹厚重,壁画色彩浓烈,题材多为本生故事。
2)北朝时期(北魏至北周):北魏迁都洛阳后,中原文化西传,炳灵寺继续扩建,形成了以中小型窟龛为主的布局。北魏后期受中原“秀骨清像”风格影响,佛像面容清秀,体态修长,衣纹流畅,壁画线条细腻,飞天形象灵动,融入中原装饰元素。
[二R]隋唐时期(581-907年)
1)隋代:延续北朝余韵,开凿规模较小,以补塑前代窟龛为主;造像由清瘦向丰满过渡,衣纹简化。
2)唐代:进入鼎盛期,开凿大量窟龛,造像数量与艺术水平达到高峰。
[三R]宋元至明清(10世纪以后)
1)宋元:开凿活动减少,以修缮为主,元代受藏传佛教影响出现密教题材。
2)明清:基本无新窟开凿,仅局部重修,艺术创新有限;造像缺乏前代神韵,注重彩绘装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