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再次回应高速碰撞爆燃事故细节雷军回应小米不会回避
还是一句话,现在实时跟大家同步信息的处理方式,已经是能做的最合理的了。等消防和交管部门结果,再有事说事、该立正挨打就挨打、该改进产品就改进产品,没什么毛病。
还有几个点要清晰一下,现在可能真的没有特别好的追责依据。
智驾这块,L2级别就是100%人责,所以现在其实理论上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就是“人车共驾”。车子帮你做基础的事情和360补充感知,但你人必须得盯着路况+随时准备制动刹车才行。
关于车门呢,哪怕是去年底公布并将于2026年实施的GB 20072-2024 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里面虽然写了碰撞后四门至少有一个可以不借助工具打开的。但碰撞时速要求也就是50km/h。
所以,关于车门这块,安全冗余还是要进一步提升。我还是会觉得机械结构更可靠,紧急解锁机构需要销售强调给消费者,并尽量放在不误触的情况下最方便的地方。至于纯电子结构,像这次前舱情况,小电瓶已经靠不住了,而且就算小电瓶在,线路那么长你也不好保证一定能生效的。
总之,事情已经发生了,非常遗憾。但还是要在其中找出未来可以改进的地方,并推动行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才对。
汽场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