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新婚夜,松赞干布揽着文成公主,吐着粗气:“你好似洛神

麻麻赖赖 2025-04-02 15:28:04

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新婚夜,松赞干布揽着文成公主,吐着粗气:“你好似洛神妃子,我心甚悦。”她靠在松赞干布怀里,娇声道:“赞普大才,妾心欢喜!”说罢,二人相携睡下,安置了。 这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到了逻些后,松赞干布在已建成的布达拉宫里,再次举办了盛大的成亲典礼,之前在柏海也举办过一次,是在大唐送亲大臣面前。 只见,文成公主装扮一新,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来到松赞干布的面前。看着面前娇美容颜的公主,松赞干布开怀不已。 松赞干布陪着文成公主从北门进入逻些城,城内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他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去看文成公主,为她献上洁白的哈达。 乐队高奏着欢快吉祥地乐曲,在布达拉宫里,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进行了一系列的仪式。 因为之前松赞干布是住在帐篷里的,那么为了迎娶大唐的公主,他根据大唐的居住习惯,就开始提前建造布达拉宫。 这座新建成的布达拉宫,此时挤满了前来祝贺的吐蕃大臣,官吏、贵族和百姓。 新婚夜,二人互诉心肠,相携睡下。而现在布达拉宫里还保存着二人结婚时洞房的遗迹,他们的塑像也被供奉于此。 隔日一早,因文成公主带来的12岁岁的释迦牟尼等身像,二人选了逻些城东北部的沙地处,来安置佛像,从而建立了小昭寺。 施工期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特别上心,常常来到现场,为小昭寺的建造添砖加瓦。 文成公主还特地用从大唐带来的能工巧匠,以汉庙宇的模式,再结合藏建筑特点,建成了极为壮观的重楼叠阁。 小昭寺的整体建筑,经过一年时间建设,顺利竣工。随后,松赞干布为此举办大庆筵,为之开光,声势浩大、颇为壮观。 小昭寺门面向东方,寄托着文成公主对大唐家乡的思念。吐蕃百姓为了表示敬意,就在佛像前献上了很多贡品。 可是,这个时节草枯花逝,人们就独出心裁地用酥油塑造了一束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花献于佛前。从此以后,酥油花就成为了一种藏传佛教特有的贡品。 酥油花是以酥油为主要制作原料,经过反复搅拌后,提取出黄白色油脂。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清香扑鼻、色泽纯洁、可塑性强。 松赞干布初次见到文成公主的送亲队伍时,就被唐朝的服装吸引了,对比自己族人的衣服,着实简陋。 到了逻些城,文成公主得知松赞干布的想法后,她就将从大唐带来的蚕种分发给百姓,亲自教他们如何养殖。 不久以后,文成公主又教吐蕃人用蚕丝织布、用绸缎裁剪衣。直至今日,藏族男女仍然会穿使用锦缎材料织成的华丽衣袍。 在文成公主入吐蕃前,这里的饮食比较简单,除了奶、肉,很少有蔬菜和水果。 其实吐蕃之前也有农业,却都是粗放式的养殖方式。文成公主到吐蕃时,带来了许多粮食、蔬菜的种子。 文成公主就教大家如何,平整土地、保持水土,开垦农田,此后,吐蕃各地开始精细化种植粮食和蔬菜,改善了之前的饮食结构。 此外,由于吐蕃人不会加工牛奶、羊奶。文成公主就让随行侍从教他们制造酥油、干酪、酸奶的方法,同时她还发明了酥油茶。 因吐蕃地区不产茶,可饮食多以肉食为主,于是文成公主用大唐带去茶叶,制作了香喷喷、又解腻的酥油茶。 酥油茶的制作方法如下:将煮沸的茶水倒入酥油桶,加入适量的酥油、盐,用桶内的木杵上下捣拌,使茶水、酥油、盐交融,烤热后饮用。 酥油茶的营养价值极高,又有茶饭合一的妙处。这样一来,吐蕃人们就养成了“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的生活方式,流传至今。 吐蕃造纸术的发展,也和文成公主密不可分。原来的吐蕃人只知用刻木办法记事,根本不知道用纸。文成公主就上书唐太宗李世民,请求他派出造纸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术。 谁知,正赶上唐太宗李世民病亡,刚即位的唐高宗李治看到文成公主的上书后,立即选派技艺高超的工匠带着造纸工具,前往吐蕃地区建立造纸工场。 然而,吐蕃的高原气候和大唐的气候有所不同,造纸工匠只能就地取材,他们找到了当地的一些树种,取其皮作为造纸料。 工匠们又改进了麻布帘抄纸法,造出了厚而韧、表面光滑的纸张。这种纸的两面都可以写字,从而大大促进了吐蕃的文化传播。 因文成公主一直住在布达拉宫,松赞干布多居于此,所以达官贵人们也相继模仿,在附近建造房屋,住了进去。就这样,围绕着布达拉宫,许多大大小小的建筑开始耸立起来。 直至如今,在那里仍然能够看到完全用卵石、石块垒砌的高墙,这些都足以说明文成公主对吐蕃建筑的影响。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密切了大唐和吐蕃的关系,促进了二者间的文化交流,此后三十年没有动过干戈。 由此可见,无论是唐代的女子,还是现在的女子,都遇到了最好的年代。我们可以各展所长,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女人可以入得厨房,也上得厅堂,我们不再仅仅是母亲,妻子的身份,我们可以做自己,活出属于女子能顶半天边的精彩!      

0 阅读:35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