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山西长治县一户陈姓人家,生有一个女儿,漂亮又知书识礼。一天,陈家门前来了一个道士乞讨,对方看了其女几眼便转身离开了。 从那以后,这个道士仿佛就驻扎在了此处,隔三差五就来到陈家门前晃悠。陈家人不疑有他,甚至有好几次热情地招呼道士进来歇脚、用饭。 终于有一天,这个倒是道士又一次敲响了陈家的大门,这一次,他说:“那日受贵府一恩,心中始终感激不尽,不知如何回报。贫道虽然落魄,远亲中却有一贵戚,是贫道的侄子。这侄子不仅出身自书香门第,家中更是世代为官。如今他也考取了功名,正是议亲的时候。” 说到这里,陈家人已经差不多明白这道士的意图了,果不其然又听他说:“那日在府上远远瞧见令爱姿容,果真是富贵有福之相。这几日在附近也常听人说令爱从小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便想到斗胆撮合一番令爱与我那侄子。” 陈家父母对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眼里的惊讶和满意。 对于陈家这样的商贾人家而言,能让女儿嫁进道士口中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之家,无疑是一种阶级跃层。 于是,两方商讨过后,当下就定了这事,换了生辰八字,打算给二人测算姻缘。 拿到陈家女的生辰八字后,道士就离开了,说是要给自己的侄子送信。可他刚走出陈家的大门,却并不去驿站,反而到了一片荒林里。 只见他拿出了一个小人偶,将写着陈家女生辰八字的纸条贴在人偶面门,就开始用针扎了起来。 此时,远在陈家内宅的陈家女儿突然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随即一股麻痹感从脚开始向全身蔓延开来。很快,陈家女就因为浑身失力跌倒在地上。 意识迷蒙之间,她看到一个身着道士服的男子举刀刺向自己的心口,她想反抗,却没有任何力气。 最后,陈家女的意识开始脱离肉体,飘到了上空。她看到自己的身上全是血,胸口是一个大洞,心脏已经被掏空。 很快,她又感到自己的魂魄被一根看不见的绳子拘住了,她挣不脱,又被绳子拖到了道士所在的荒林中,进入了那个面门上贴着她的生辰八字的小人偶里。 道士对人偶说:“你现在已经跑不了了,要是不想受折磨,就乖乖听我的话!” 于是派她自己去处理房间中自己的尸体。人偶不敢违抗命令,就将自己的尸体扔去了附近的一个村中。 陈家父母第二天起床,看到女儿房中一片血迹,登时吓得腿软脸白。他们马不停蹄地向官府报案,很快,官兵就在附近的村庄找到了陈家女的尸体。 那判官看这情形,以为是村民犯案,下令将全村的人都抓了起来,打算严刑拷打逼供。那道士看到有了替死鬼,喜不自胜,打算让人偶替自己去查探案件的进展情况。 他威胁人偶:“你速去速回,若是过了一个时辰还不回来,我就往你胸口刺针,轻则疼痛难忍,重则灰飞烟灭,永世不得超生。” 陈家女的魂魄离开人偶,飘向公堂。她躲在房梁上,看堂上的判官断案。这时,判官拿出了自己的官印。 谁知,这印能重伤妖邪,躲在房梁上的陈家女痛得大叫出声,又从房梁上跌落下来。 众人只听到有女子的尖叫和重物落地的声音,却什么也看不到,不由得慌乱起来。 这时,陈家父母又说,这声音像是自己女儿的。堂上更是惶惶不安:“青天白日怎么闹起了鬼来。”那判官却是沉着冷静:“你若是苦主,有冤情相报,且来案前写给我看。” 这时,陈家女已经因为父母的声音恢复了一些神志,听到这话就向案前走去。 她拿起笔一字一句写下了自己的遭遇,可就在此时,道士已经开始往人偶身上扎针,催她回去了。 陈家女忍着剧痛,还是写完了自己的遭遇,最终在剧痛中魂飞魄散。 判官看了状纸,才明白案件的始末,当即派人到荒林中抓捕道士,最后,真凶落网,陈家女的魂魄也经由高僧引回,尸身得到了厚葬。 借鬼怪故事喻人、警人、醒人,是《聊斋志异》这一类古代志怪小说的惯用手法。我们读这样的故事不是为了封建迷信,更多的是为了从中学会经世致用的道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就能读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否则后患无穷。
有一天李时珍从酒坛中盛起一瓢酒喝了下去。然而,酒入口中以后,他却觉得这酒味道怪怪
【9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