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演完宋江后,拿着34万片酬准备回家,老婆打电话给他:你别回来,山东的老乡要削你!说你把英雄好汉都带沟里去了。
1998年,央视大制作的电视剧《水浒传》开始播出,观众们第一次看到了李雪健精彩饰演的宋江。这场表演令李雪健一战成名,但也付出了巨大努力。
1996年,导演张绍林接到了拍摄这部经典名著的重任,心中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能将这部千古绝作搬上银屏,担忧的是如何拍出与原著相符的水准,并不输之前的三大名著改编电视剧。
作为一名励志的年轻导演,张绍林明白,想要拍出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最关键的是演员的选择。在这个多雨的夏季,张导整日钻在北京郊外一处简陋的民居里,翻阅着无数本话剧、电影的剧本和记录片,寻觅能担此大任的宋江人选。
在寂静的深夜,张导终于想起多年前观看话剧《渴望》时,那位饰演宋大成的李雪健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作为一个小配角,他却能凭借出色的演技吸引所有观众的目光。一个念头在张导心中静悄悄地生根发芽:就是他了!
第二天清晨,张导立刻启程来到李雪健所在的省话剧院。然而这个选择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以演正面角色见长的李雪健对这个“投降派”的角色很是抵触。“这岂不是找骂嘛!”李雪健皱着眉头说。
张导继而开导道:“宋江这个人物很复杂,他并不是单纯的投降派,你可以通过演绎让他的内心世界与独特处境更加立体丰满,这是对演员的高要求,也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啊。”
张导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点燃了李雪健心中的斗志。没错,作为一个演员,怎能因为角色会招黑就退缩不前?表演的魅力就在于通过有血有肉的人物,呈现出人性中不同的一面。
当晚,李雪健便收拾行装启程北上,加入了《水浒传》的拍摄。开拍初期,由于宋江的戏份还不多,李雪健便专心钻研这个角色。在场外无事的时候,他总是边吟诵念白,边练习书法。
三个月过去,拍摄进行到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大战法正的精彩场面。这一天天气晴朗,剧组来到北京郊外景秀美的草原。李雪健骑在马上,队伍里浩浩荡荡,旗帜飘扬,气势磅礴。为了这场战斗镜头更真实,李雪健坚持亲自完成所有动作。
两次从马上摔下来后,他只简单地揉了揉腰,就又爬起来重新到位了。所有工作人员看到他坚毅的眼神,也不禁敬佩他对演艺的热爱与诚挚。
当然,拍摄的过程远非全是轻松快乐的。由于当时拍摄条件简陋,经费有限,许多大场面的戏需要拍上十几天。演员们常常穿着沉重戏服,一待就是几十个小时。
更难熬的是,许多连贯的场景必须连着拍完,不能中断。这给演员的精力和耐心带来极大考验。大家都累得脸色惨白、满身灰尘,跟要饭的浮浪汉没什么分别。
好在,从导演到群众演员,每个人都怀着对这个经典作品的热爱与敬畏之心。大家克服重重困难,通力合作,终于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了全部拍摄。
1998年,《水浒传》播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其中李雪健的宋江深受观众喜爱。但是他的成功也付出了代价——许多观众没能区分戏剧与现实,把他当成了真正的奸佞宋江,痛骂他是投降派和奸贼。
当李雪健拿着34万片酬欣喜地回到老家山东时,一开门就看到家中东西被砸得乱七八糟,原来是村里愤怒的群众来砸场子了。
痛骂他败坏水浒英雄的名声。李雪健连忙解释自己只是在表演,但村民们根本听不进去。无奈之下,李雪健只得匆匆逃离家乡,在外地躲避了一段时间。
尽管遭遇了这样的误解,但回想演绎宋江的过程,李雪健没有丝毫怨言。他唯一的遗憾是,由于赶往下一个影视作品的拍摄,没有参与这部戏的后期配音工作。在他看来,演员的表演不仅需要身体语言,还需要声音的完美融合,这才是完整的艺术表现。
但当他了解到,配音演员为这个角色做了大量细致的功课后,他也感到欣慰和释然。李雪健不畏艰辛、全身心投入,以至诚恳的演技打动了无数观众心灵的故事,成为中国电视史上一段佳话。
它也令人反思:一个出色的演员,能让观众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性的复杂与人生的挣扎,正如李雪健所塑造的宋江那样。我们若能学会欣赏表演者的敬业精神,就能从中获得更多精神的触动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