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一家小卖铺,看到老板还在使用算盘算

老阿七说史 2025-04-02 16:03:56

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一家小卖铺,看到老板还在使用算盘算账时,心中不由得窃喜,殊不知,在这背后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预谋…… 克林顿作为美国总统的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他在当总统时,最懊悔的一件事跟中国有关,那就是接纳中国加入WTO。 其实从时代发展来看,中国加入WTO是历史必然,美国是阻挡不了的,但是克林顿无比后悔自己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这件事情,足足筹备谈判了十五年,直到签署下世贸协议的那一刻,这件事才算尘埃落定。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公开宣布欢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算是扫清了不少美国内部尚处在犹豫、反对的人。 克林顿一开始也是比较犹豫的,不过来中国看了之后,他突然自信心膨胀的相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美国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 原本克林顿对这件事的态度比较随波逐流,夹在欢迎跟中国做生意和视中国为威胁两派之间,始终不敢一锤定音。 访问中国之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克林顿转变了摇摆不定的态度? 中国开启入世谈判的时候,首先面临的就是众多复杂的最惠国双边协议,当时最大的障碍便是美国。 美国可以说是世贸组织的高端玩家,它贸易规模和体量,决定了任何想要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都要先通过美国的考验。 中国跟美国的谈判也是最漫长的,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依然算不上多友好,美国国会很多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向跟美国主导到的自由化经济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在谈判中美国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克林顿访华的时候,是一次亲眼见证中国经济现状的机会。 克林顿见到中国经济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也感到十分意外,但是克林顿可来不及为中国鼓掌,他期望找到的,是中国市场给美国带来的经济红利。 当克林顿偶然走近一家小卖部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做生意的人居然还在使用十分传统的算盘来算账。 虽然算盘的效率和计算能力让克林顿大开眼界,可是这种人工珠算,跟美国先进技术相比差别太大了。 1998年已经是全球互联网开始迸发的一年,全球科技都发生了巨大的革新,中国民间还在使用这样过时的工具。 这让克林顿心里也打起了小算盘,他认为中国的这种“落后”,对于美国资本来说其实是一个好机会。 首先美国现代工业发展迅速,人力资本日益高昂,工业体系承受着沉重的负担,美国可以因势利导,把美国的成本负担转移到中国身上。 而且中国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幸存,成为各国争抢的新兴市场,美国刚好能抢占先机,占据中国市场份额。 最后克林顿跟其他美国总统一样,都想通过影响中国,来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克林顿在小卖部的所见所闻,让他认为这样的中国,在美国极具优越性和渗透力的科技文化渗透下,一定能为美国的先进折服。 出于这些理由,克林顿对中国入世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他再回国之后,就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说服那些顽固的国会。 后来美国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迫切心理,毫不客气地狮子大开口,一个劲儿压缩中国的利益。 中国为了跟美国达成谈判,简直到了唇枪舌战的地步,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亲自赶赴美国谈判双方的最惠国协议。 当时就差克林顿签字就能成功,可惜在最后一刻克林顿还是怂了,手一哆嗦没有签下这份协议。 然而朱镕基前脚刚走,后脚克林顿就追悔莫及。后来一直追到北京重启谈判,只是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当初美国耍大牌拿出的协议已经过期了,中国要重新谈判。 最终谈判简直如同走钢丝一般惊心动魄,克林顿远在美国,也时刻担忧错过了中国,自己会成为美国历史的千古罪人。 不过最后中国的发展出乎克林顿意料,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腾飞,克林顿此时才知道,自己本来想从中搜刮利益,最后阴差阳错助力了中国。

0 阅读:0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