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大哥,见到大哥家一贫如洗,他拿出三笔钱说:“哥,这钱我已经帮你想好花哪儿了,别拒绝”。
1990年春天,李立群结束了台湾的演艺工作,决定追寻多年的家庭梦想。 这一年,东西两岸的交流渐渐增多,许多人开始寻找散落各地的亲人。 李立群的家庭背景复杂,自幼丧父,其父留下了另一家庭在大陆。 对于这位在演艺界有着一定成就的男子,最大的愿望不是职业上的进一步成功,而是重新寻找并团聚散落的家人。 李立群的寻亲之旅起始于一段旧信的线索,这是他多年前偶然得到的,里面提及了他在大陆的哥哥——李建宇的住址。 他跨过海峡,踏上了前往福建的列车,心中满是对未知的忐忑与期待。抵达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着那个只在信件中存在的地址前进。 李立群到达的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小村,绿水青山间藏着些许贫瘠。 他找到了李建宇破旧的家园,那是一幢简陋的木屋,岁月在其外墙上刻下了痕迹。 李立群推开门,只见李建宇正坐在桌前修理破旧的收音机,起初的惊讶后,两兄弟紧紧相拥。寒舍中,李立群看见的是顶漏风、墙壁斑驳的景象,他内心的不忍促使他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帮助计划。 面对李立群的慷慨解囊,李建宇显得有些迟疑。他站在那破败不堪的门槛上,双手插在裤袋里,眼神里带着一丝复杂。李立群从口袋中抽出三叠整齐的钞票,放在桌子上,钞票的声音在狭小的屋内回响,似乎显得格外响亮。空气中充斥着一种沉默的压力,仿佛连窗外的风都停止了呼吸。 李建宇的脸上流露出矛盾的神情。他的手微微颤抖着,但他并没有伸手去触碰那诱人的钞票。他转过身,看向窗外那被风吹得摇摇欲坠的老槐树,那树也是见证了他多年风雨的伙伴。李立群则站在不远处,他的表情中透着坚定,眼神里满是兄弟间难得的真诚和温暖。 “建宇,你知道的,这些年我在台湾过得还算顺利。”李立群轻声开口,试图打破这令人窒息的静默,“这些钱,是我一点点积攒下来的。我知道,你这些年不容易,这里的生活...” 他的话音未落,李建宇突然转过身来,打断了他:“立群,你不懂,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我已经习惯了。这突如其来的帮助,让我感到...” “不自在?担心?”李立群插话,面带微笑,“我明白的,哥。但这不仅仅是钱的事情,这是家人间的帮助,是我作为你弟弟的一份心意。你总不能拒绝吧?” 李建宇沉默了。他走到窗边,手轻轻抚摸着那扇被岁月侵蚀的窗框。他回头望向李立群,眼中有了一丝波动。“你真的认为,这些钱可以改变什么吗?” “至少,我们可以试着改变。”李立群走上前,放缓了语速,“第一部分钱,我们用来修缮这个家。看这些墙壁,这些窗户,它们需要被照顾。第二部分,我帮你清偿那些积压的债务。没有了债务的压力,你可以更自由地呼吸。至于最后一笔,那是为了未来,为了你的稳定收入,我们可以一起开个小店,或是小工厂,什么都行。” 这番话仿佛触动了李建宇内心深处的某根弦。他转过身,看着这个曾经只存在于信件和想象中的弟弟,现在却站在自己的家中,带来了希望的种子。他的眼角终于湿润了,声音也带着颤抖:“立群,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如果父亲还在,他会怎么做?” “他会希望我们团结,希望我们互相支持。”李立群回答,声音坚定。 终于,李建宇点了点头,眼中的迟疑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释然和接受。“好吧,我们试试看。” 那一刻,两个世界的距离仿佛被拉近了。两兄弟并肩坐下,开始规划修缮旧居的细节,讨论开店的可能性。李建宇的脸上开始有了久违的笑容,而李立群则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抚慰和重建。对于李立群而言,这次远行不只是完成了一个弟弟的责任,更是重新连接了久违的家庭情感。对李建宇来说,这次接手,不只是接受了帮助,更是打开了心门,迎接了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