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陈佩斯,终于活成了他爹陈强的样子! 老爷子当年在匈牙利首都演出,大笔一挥就给俩儿子定了终生代号。 陈布达出生时,陈强刚在布达佩斯完成第17场《白毛女》巡演,舞台大幕的褶皱里还沾着匈牙利观众的眼泪。 如今陈佩斯抬头纹的走向都和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连拿保温杯的姿势都像复刻。 有网友翻出父子俩相隔五十年的照片,相似度高达89%,连后脑勺发旋的位置都不差分毫。 更绝的是爷俩的"职业病"。 陈强93岁临终前还在背台词,陈佩斯现在凌晨三点突然坐起来改剧本的样子,跟父亲当年在片场逮着人就对戏的架势如出一辙。 当年陈强揣着匈牙利政府送的纪念勋章给儿子取名,现在陈佩斯把父亲用秃了的毛笔供在书房。 这哪是简单的父子传承,分明是两代艺术家的生命接力。 1953年陈强在布达佩斯巡演时,正逢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文化交流高峰期。 他带去的《白毛女》用匈牙利语连演23场,当地报纸连续两周刊登剧评,有位观众甚至追着剧团跑了三个城市。 陈布达的名字取自多瑙河西岸的布达城,这个决定让陈强在庆功宴上多喝了两杯二锅头。 匈牙利政府当年颁发的银质纪念章,正面刻着裴多菲头像,背面用中文写着"艺术无界"。 这枚勋章跟着陈强走南闯北四十多年,边角磨损处用红绸布仔细包着。 陈佩斯排演《戏台》时,特意把这枚勋章别在戏服内衬里。 陈强晚年住院期间,枕头底下总压着《瞧这一家子》的剧本。 护士查房时常见他举着输液架比划走位,有次差点把吊瓶架当成道具枪使。 现在陈佩斯排戏时也保留着这个习惯,剧组人员常见他把剧本卷成筒塞在后裤袋。 两代人的创作理念既有传承也有突破。 陈强擅用传统戏曲的亮相手法,陈佩斯在话剧里加入更多生活化细节。 有次排练《阳台》,他要求演员观察菜市场摊贩的动作,这个训练方法后来被中戏纳入教学案例。
70岁的陈佩斯,终于活成了他爹陈强的样子! 老爷子当年在匈牙利首都演出,大
楚楚号
2025-04-02 17:02: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