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英国女王来访华的时候,国家想找霍英东借辆车,谁知霍英东当即购买了一辆与英国女王同款的劳斯莱斯,并在访问结束后,义正词严地说出了一句话! 说到霍英东,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香港富豪”“地产大亨”,但他可不只是个会赚钱的主儿。1923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渔民家里,小时候日子苦到不行。父亲和两个哥哥早早去世,家里就剩他和妈相依为命。那时候,别说上学了,吃饱饭都是问题。可霍英东硬是靠着自己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熬出了头。战后,他瞅准机会,低价收日军扔下的破烂物资,转手一倒腾,赚了第一桶金。从那以后,他的商业帝国就像开了挂,从航运到地产,啥都干得风生水起,成了香港商界的顶梁柱。 但霍英东牛就牛在,赚了钱不忘根。他老家是广东番禺,从小听着乡音长大,心里一直装着祖国。别看他后来成了亿万富翁,骨子里还是那个想着报效国家的渔民崽。改革开放那会儿,国家刚起步,他没少出力,投资建厂、修路搭桥,恨不得把钱都掏出来给祖国使。这还不算,1986年那次英国女王访华的事儿,才真让人见识了他的格局。 那年秋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要来中国,这可是大事。当时中英关系刚缓和没多久,女王来访不仅是个外交礼节,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可问题来了,国家手里没辆拿得出手的车。女王平时坐的那种劳斯莱斯,咱们这儿压根儿找不着。外交部的人急得团团转,最后有人提议:要不找香港的霍英东试试?他有钱有路子,没准能帮上忙。 消息传到霍英东那儿,他连眼都没眨就应了。不过,他没打算随便拿辆车敷衍了事。他知道,接待国宾这事儿马虎不得,车不光得是劳斯莱斯,还得是新的,不然面子上过不去。于是,他直接跟劳斯莱斯公司联系,要求加急订一辆跟女王同款的车。那年头,订这种豪车得等好几个月,可霍英东愣是凭着自己的财力和人脉,把时间压缩到最短。车到了北京,外交部的人都傻眼了——这也太讲究了吧! 访问期间,那辆崭新的劳斯莱斯派上了大用场。女王坐着它在北京晃了一圈,风风光光,中英双方都挺满意。任务完成,按理说车该还给霍英东了,毕竟这玩意儿值老鼻子钱了。可霍英东压根儿没打算要回来。他就说了句:“不用还了,这是我应该为国家做的。”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了。啥叫格局?这就叫格局!一辆劳斯莱斯,说送就送,眼都不带眨的。 这事儿传开后,大家都觉得霍英东不简单。其实,他这么干一点不意外。早些年,国家穷得揭不开锅,他没少偷偷摸摸捐钱捐物。改革开放后,他更是明着来,投了好多项目帮国家搞建设。比如南沙开发,那时候谁敢往那儿砸钱啊?霍英东敢。他还建学校、修医院,掏钱掏得跟流水似的。有人问他图啥,他笑笑说:“国家好了,我才好。” 1986年那次捐车,只是他爱国路上的一小步。1997年香港回归,他老泪纵横,说自己这辈子值了。那一刻,他不是什么大老板,就是个盼着祖国团圆的老头。2006年他去世时,国家特批在灵堂盖上五星红旗,这待遇可不是谁都能有的。为啥?就因为他一辈子都在为国出力,没半点私心。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霍英东像个完人,其实他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他爱抽烟,爱喝茶,平时说话挺接地气,没啥架子。他常说,自己就是个干活儿的命,闲不下来。做生意时,他精明得不行,可一聊到国家,他那股子热乎劲儿谁都挡不住。有人说他傻,有钱不给自己花,捐出去干嘛?他听了就乐:“钱是赚不完的,能帮国家干点事儿,比啥都值。” 再往深里说,霍英东这人活得明白。他知道自己从哪儿来,也知道自己该往哪儿去。香港那时候还是英国的地盘,他一个中国人在那儿混,能混成顶级富豪,靠的是脑子和胆子。可他从没忘了自己是中国人。1986年那辆劳斯莱斯,不只是辆车,更是他的心意。他用行动告诉大家:有国才有家,国家需要的时候,咱得顶上。
1986年,英国女王来访华的时候,国家想找霍英东借辆车,谁知霍英东当即购买了一辆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4-02 20:24:07
1
阅读:492
用户10xxx10
向霍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