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防疫余波 部分场所至今仍机械执行"非绿码不得进入",但场所性质与防疫无关。例如某社区图书馆要求扫码入场,却对未扫码的施工人员自由出入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执行暴露了管理思维的形式主义倾向。 职场中的现代"包身工"制度 某些企业将"军事化管理"异化为控制工具:安装厕所计时器监控如厕时间,要求非工作时间保持工作群秒回,甚至干预员工私人社交账号内容。这种把人力当零件的管理方式,本质上是对劳动者人格尊严的践踏。 教育领域的反智规定 某中学推出"阳光长跑计划",却在PM2.5爆表天气强制学生户外跑步;高校图书馆禁止带非本校教材进入,变相阻碍学术交流。这些违背常识的规定,暴露出决策者专业素养的缺失。 公共服务的懒政逻辑 部分政务窗口坚持"复印件必须用A4纸",拒收其他规格的合规文件;社区要求开具"证明你妈是你妈"式循环证明。这种官僚主义作风,实质是将管理成本转嫁给民众。 这些现象折射出更深层的制度困境:规则制定者往往将管理便利凌驾于实际效能,用标准化取代人性化,用控制替代服务。当规则异化为权力的具象化工具时,其正当性基础就开始瓦解。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较真者"正在推动改变:杭州地铁取消"女士优先车厢"的强制分流,改为倡导性提示;深圳修订养犬条例,删除不合理的禁养犬种名单。这些改变证明,好的制度应该像水一样既有边界又能流动,在秩序与自由间保持动态平衡。
形式主义的防疫余波 部分场所至今仍机械执行"非绿码不得进入",但场所性质与防疫无
乡野村居情感
2025-04-02 20:59:46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