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老城区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像一个失败的试验。 贵阳老城区蜷缩在云贵高原的群山之

惹不得哦大爷 2025-04-02 21:07:22

贵阳老城区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像一个失败的试验。 贵阳老城区蜷缩在云贵高原的群山之间,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老城区上百万人口被挤压在32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会城市。为了争取生存空间,从七八十年代起,这座喀斯特王国的省会,便开始了向天空和地下争取空间的垂直革命——密集的高楼大厦向上生长,形成了钢筋水泥的森林,人行通道则变形为地下盘根错节的商业迷宫。在城区每一个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空中是几十层的写字楼,地下是人声喧嚣的商场,它们共同构成了垂直叠拼的都市盆景;这些复杂的地下通道和地下商场,永远徘徊着迷失的异乡人。 本世纪初金阳新区的开发,为这座人口稠密的窒息之城带来喘息机会。当城市触角突破黔灵山脉的封锁,老城区的人口开始向新城去迁移,城市的血管终于得以舒张。2003年那个春天,延安中路128株香樟在拓宽的人行道上投下新绿,中华路的人行道开始能容下市民闲适的脚步。重楼巨厦下的橱窗前,驻足的身影变得更悠然,梧桐树影里的冰粉摊也让市井烟火飘得更加从容。这十年光景,让拥挤的山城有了更多的温柔和悠闲。 然而,随着地铁时代的降临,这种脆弱的平衡重新被撕碎。盾构机轰鸣着碾过香樟的根系,施工围挡将街道切割成破碎的拼图。四条地铁线的修建,把老城区正在变得宽舒的地面世界,重新带向了拥挤——很多大树从人行道上被迁走,你来我往的摩托车把人行道变成了让行人提心吊胆的车道,平交口的斑马线,在栅栏构筑的钢铁矩阵中被抹掉。可以从容散步的空间被一座座的铁栅栏切断。异乡人在迷宫般的地下商业街反复折返;喷水池地铁站的12个出口,每个都通向令人眩晕的消费主义迷宫。 这场持续二十年的空间争夺,最终将老城塑造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矛盾体:地下轨道交通编织效率之网,地表步行空间却沦为牺牲品;新城区舒展着产城融合的蓝图,老商圈则在反复拆建中失却了记忆的温度。当城市天际线刺破云贵高原的雾霭,那些被困在立体迷宫的市民,仍在寻找着属于山城的诗意栖居。

0 阅读:163
惹不得哦大爷

惹不得哦大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