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朱祁镇站在凤祥楼上眺望京城,忽然看见一座府邸修建的金碧辉煌。问道:“这是谁家的房子?”吴瑾小声道:“除了忠国公石亨,谁敢这么盖房子。”朱祁镇点头道:“国公有大功,但确实有些狂妄。”身旁负责保卫工作的锦衣卫指挥使逯杲当即会意,秘密调查忠国公石亨的犯罪事实。 石亨的人生,分为夺门之变前,与夺门之变后。 石亨在明宣宗宣德九年继承父亲爵位,当了军官。在明英宗朱祁镇上位后,逐渐受到重用。 朱祁镇任命石亨镇守大同,他数次击溃瓦剌骑兵的袭扰,又不断为强边建言献策。 石亨深受朝廷重用,智勇双全的他是仅次于杨洪的大帅。 石亨真正崭露头角,是在北京保卫战中。当时,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被也先部下擒获。 也先带着朱祁镇,挥师南下,直逼北京。 于谦临危不乱,主张让郕王朱祁钰代理国政,并力荐石亨当右都督,把守战争前线永定门。 石亨善出奇谋,他诱敌深入,而后围歼,石亨与瓦剌大战了五天五夜,最终打的也先落荒而逃。 北京之围解除,朱祁钰登上皇位,是为明代宗。朱祁钰对立下护国之功的石亨也是颇为信任,经常问计于他。 石亨在举贤任能这方面很有建树,他上奏:“古代那些名将们,都擅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必胜,攻必取。如今天下之大,怎么能没有这样的人才?不如让文武大臣们和六科各道一同举荐有才智能守边御寇者,不次擢用。” 石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策略,为大明培养了不少戍守边关的武将。他渐渐地也成为,明朝军队的实际掌控者。 石亨是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当朱祁镇回京后,石亨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朱祁钰的身体每况日下,渐渐地失去了掌控朝政的能力,朝堂上也是暗流涌动,不断有人私下接触朱祁镇。 石亨找来亲信说道:“朱祁钰病已沉重,如有不测,又无太子。文臣们正准备迎立朱祁镇,这是天赐良机。我们不如请太上皇复位,立个从龙之功。” 说干就干,景泰八年正月十六,石亨与曹吉祥等人串通,率领1000多家仆从长安门进入南宫,接上了朱祁镇。 在石亨等人的护卫下,朱祁镇乘坐轿辇赶往皇宫。待到上朝之际,大臣们惊讶的发现,坐在大殿上的竟然是朱祁镇。 正当大家不知所措之际,徐有贞大呼一声:“恭迎太上皇复位。众人何不拜见?” 于是,朱祁镇重新夺回皇位。 石亨在这场夺门之变中,居功甚伟,被封为忠国公。 自那以后,他权势滔天,从恪尽职守的武将,变成了权倾朝野的大臣。 石亨先提拔了50多位近亲,又任命了4000多名亲信朋友身居要职。 石亨为了敛财,开始卖官鬻爵,一口气提拔了6个郎中。 石亨开始大规模的党同伐异,稍有看不顺眼的,轻则免官革职,重则诽谤入狱。 于谦看不惯石亨的飞扬跋扈,曾屡次表达过不满。 石亨不念往日情谊,竟然说于谦想立襄王之子。结果,于谦被朱祁镇冤杀,抄家时竟然一点私财都搜不出。 渐渐地石亨也不把朱祁镇放在眼里,为了更好的掌控局势,他每天都要入宫觐见。 只要他提的意见,被朱祁镇反驳,他就会面露不悦,让朱祁镇难堪。 朱祁镇愈发受不了石亨的狂妄,就对李贤说:“石亨一介武将,想要入宫必须奏请,为何频频入宫觐见?” 李贤说道:“天下大事,非唯陛下一人作主不可。请陛下敕告宫门,非宣召,不得放进武官。” 此时,朱祁镇已经对石亨动了杀心。 不久后,朱祁镇登上城楼,夜观京城美景,忽然见得不远处有一座宅邸,灯火通明,豪贵逼人,简直是小一号的紫禁城。 朱祁镇问恭顺侯吴瑾:“这是谁家的宅院?”接着说:“想必是王府。不是王府,怎能如此僭越。” 吴瑾回答道:“这是忠国公石亨的家。当年陛下命有司为其修造宅院,而石亨利用权威,不断地增添宅邸规模,也就成了现在这番样子。” 朱祁镇已经非常生气,可君王向来是喜怒不形于色,便说:“忠国公有复立之功,可如此行事,确有些狂悖。” 锦衣卫指挥使逯杲跟在朱祁镇身边多年,早已心领神会。 逯杲心思缜密,他知道如果把矛头直指石亨,很可能会激起他的反心,于是,逯杲把目光对准了石亨的侄子石彪。 石彪仗着石亨,在京城里横行霸道,留下了不少罪证。 逯杲经过调查发现,石彪豢养了数万名猛士,这些人又与石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逯杲上告石彪谋反,而石亨知情不报,心怀叵测,叔侄二人狼狈为奸,蓄养无赖,图谋不轨。 案件经过不到一周的审理,朱祁镇就直接下令将石亨、石彪逮捕入狱,斩监候,并没收其全部家产。石亨没等到处斩,就病死在了狱中。 所以说,人在得势以后,不能太狂悖,否则必有灾祸降临。
土木堡之变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121评论】【6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