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卿猝死联邦德国,邓小平后悔不迭,从此中央领导再不出国治病。 罗瑞卿身为开国大

品古观今呀 2025-04-03 09:49:51

罗瑞卿猝死联邦德国,邓小平后悔不迭,从此中央领导再不出国治病。 罗瑞卿身为开国大将,戎马半生,可谓是国家栋梁,只可惜1976年腿上旧疾爆发,只能瘸着腿参加毛主席的追悼会,邓小平感动不已,想将其送到医疗先进的德国救治。 不曾想,罗瑞卿反而猝死在联邦德国,这令邓小平同志后悔不迭,从此中央领导再不出国治病。 罗瑞卿的一生本就波澜壮阔。他于1906年出生,尽管原生家庭在一个四川省的小乡村里,但是罗瑞卿的家庭经济情况不错,他能够在私塾读书认字。 当下的中国处于混乱之中,罗瑞卿心中有诸多想法,恰好,革命思想在年轻群体中传递,罗瑞卿也受此影响,主动组织爱国运动。尽管此举不受长辈的支持,罗瑞卿却从未想过放弃,仍然坚持加入革命斗争。 1928年,罗瑞卿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对于一位爱党爱国的战士来说,本是一件好事,只可惜战乱条件极其艰苦,也给罗瑞卿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在南昌起义过程中,罗瑞卿积极参与起义策划,但是他们的行动泄露,国民党想要抓捕罗瑞卿。 罗瑞卿身无分文,不断躲避追踪,又感染了风寒,他差点死在一间偏僻的小黑屋内,幸好路过的师傅递给他几碗粥,罗瑞卿竟然起死回生,活了过来。 第一次差点死亡并没有吓退罗瑞卿,他在康复之后,又参与到抗战斗争中。战争 是残酷的,敌人的子弹瞬间穿透罗瑞卿的左腮。 此时环境混乱,医疗水平非常落后。罗瑞卿脸上的伤口不断感染,医生认为罗瑞卿很可能就要离开人世了,周围的战士对此痛哭不已。不曾想,过了几天之后,罗瑞卿竟然再次康复。这简直是医学上的奇迹。 罗瑞卿两次起死回生的经历,让诸位战士对他佩服不已,连毛泽东都说他厉害。 本以为生命对他的残忍迫害到此为止了,罗瑞卿本身的性格极其刚正不阿,他在战斗过程当中得罪很多人。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心理阴暗的人借着几次大运动故意诬赖罗瑞卿,罗瑞卿落下了终身腿部残疾,也落下了心理疾病,令人痛惜不已。 历史是公正的,1977年罗瑞卿终于平反,人们根据罗瑞卿之前所做的种种功绩,任命他为秘书长。 不过,此时的罗瑞卿已经72岁了,他到底是老了,再加上身体落下了旧疾,于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当中,罗瑞卿身体支撑不住直接晕倒,人们惊慌失措的将他送到医院。 罗瑞卿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邓小平也是于1904年出生,他在年轻时便奔赴欧洲,勤工俭学,思想更为先进,包容。 在回到中国之后,邓小平也积极参与到为国为民为党的斗争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谓是新中国成功建立的重要英雄人物之一。 此时的邓小平收到了一位同志的来信。信中讲述了罗瑞卿性格过于刚直坚韧,从不愿意抱怨,以至于腿瘸了却不请假,在1976年参与到毛主席的葬礼当中,又一瘸一拐的走回来。 罗瑞卿同志这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为党为民的行为,让邓小平感动不已,他想寻找到更快治好罗瑞卿双腿的办法。于是,邓小平参考了以往的医学先例,认为可以请著名医生为罗瑞卿置换人工关节。 人工关节就代表着要将身体内的自然关节卸掉,然后再装上人造的机器,罗瑞卿一生坚韧无比,他不愿意接受这个治疗过程。 此时的新中国还处在初步建设当中,经济、科技以及医疗环境在国际上都比较落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医疗环境更加先进。 有两个德国的医学专家建议,他们认为,可以直接给罗瑞卿换了双腿,邓小平便派人将罗瑞卿送到德国进行治疗。 当年的7月18日,罗瑞卿乘坐飞机准时到达德国的医院。医院里,著名德国专家和医生也已经做好了医疗计划,开始为罗瑞卿动手术。 经过一番精心的治疗之后,罗瑞卿坏死的骨关节被换掉,双腿竟然渐渐恢复了健康,罗瑞卿从轮椅上站立起来,没想到,已经瘸了多年的双腿,竟然在他72岁这一年又重新恢复健康。 不仅他高兴不已,周围随他一起来的同志、旁边的医生专家都高兴不已,在中国得到消息的邓小平同志也很替罗瑞卿感到高兴。 但好景不长,在罗瑞卿治疗成功双腿的第2天,他竟然就因为心肌梗塞去世了。 医生认为,或许是因为罗瑞卿本身年纪大了,来回坐飞机奔波不已,再加上治好了双腿之后,他的心情受到了波动,所以才会引起心肌梗塞。 悲剧传回国内,令许多同志久久不能言语,他们回忆罗瑞卿年轻时为新中国所做的贡献,又回忆起罗瑞卿这些年的波折,心中传来一阵阵的难过和悲痛。 邓小平同志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他在晚年经常写日记和回忆录,还将罗瑞卿的事情写了很大的篇幅。 邓小平同志将事情的责任推到了自己头上,他认为,若不是自己将罗瑞卿送到德国,或许罗瑞卿还能活下来。 不管外人如何劝解,邓小平在晚年之后,还是将此罗瑞卿同志的死因归结到了自己的头上。 他甚至留下了一条深刻的教训,不仅自己生病不会再去外国进行治疗,就连中国的同志生病,也都不会再去外国进行治疗了。这件事情对于中央同志来说,真是一件难忘的经历和教训。

0 阅读:101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